【摘要】文章主要研究烏克蘭著名教育家、烏克蘭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以梅庫勒·雷新科命名)管樂系主任、教授亞切斯拉夫·蔡茨在薩克斯管演奏藝術中的創作。從他的教學法、方法論、音樂創作、社會音樂實踐以及與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如肖斯塔科維奇等人的音樂互動,多個方面著手研究,從而了解他在薩克斯管演奏及創作上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亞切斯拉夫·蔡茨;烏克蘭;薩克斯管
在烏克蘭的音樂文化中,基輔、敖德薩、哈爾科夫這三個城市在現代音樂薩克斯管的演奏技術水平上處于領先位置,然而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逐漸認識到自身薩克斯管演奏水平的不完善,進而加以鞏固和提高。
利沃夫薩克斯管的演奏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繁榮主要依靠這樣幾個促進因素。早在上世紀40年代初,首先在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組建了銅木管樂器教研室,學生們開始學習演奏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長號和大號,之后在1994年開設了薩克斯管專業,這門樂器也逐漸地融入了銅木管教研室。薩克斯管專業對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而言,既重要而又相對年輕。
米哈伊勒·克魯別伊于1979年,在烏克蘭敖德薩涅日達諾娃國立音樂學院開設了第一個薩克斯管專業,他是此專業的開設者和第一任教師。1985年,哈爾科夫音樂學院開設了薩克斯管專業,創始人是維克多·丘里科夫。在1998年,基輔柴可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開設了薩克斯管專業,其創始人是世界著名的薩克斯管演奏大師尤里·瓦西列維奇。
盡管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在薩克斯管專業的開設上相對于基輔、敖德薩和哈爾科夫稍晚些,但是它今天的成績已經赫然位于烏克蘭的前列,其中有很多著名的音樂家們:Ю.哈巴里, К.甘涅勒,В. 諾索夫,后來加入教授,Я.普羅契夫和В.班德拉丘科。
自1969起至今,世界著名的管樂大師維亞切斯拉夫·瓦西里維奇·蔡茨教授一直擔任銅木管和打擊樂系的系主任。
維亞切斯拉夫·瓦西里維奇·蔡茨教授(1937年出生于基輔)——世界著名的雙簧管演奏大師,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烏克蘭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蔡茨的媽媽,加琳娜·普希金,與沙皇關系親密,其出身貴族,在蘇聯時期雖然沒有在任何大學的文學系受過專業教育,但是依然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詩歌及戲劇作品)從小就形成了他對烏克蘭本民族的熱愛和他自身獨特的精神境界和審美觀點。但是在他早期的生活中,他選擇了航空工程師這個職業并在利沃夫的機場工作。是利沃夫這個城市的音樂氛圍從根本上改變了他的職業前途,就像之后他寫給自己的這段話:“我開始融入音樂會,常在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的大廳里接受古典音樂的熏陶(現在是利沃夫市音樂廳,音樂學院大廳遷移至音樂學院內),在這里我看見了很多利沃夫的音樂大師,還有世界巡回演出的知名的音樂家們。這里有交響音樂會,有音樂學院老師的獨奏音樂會,但對我影響最深的音樂家是С.柳德科維奇、 Н. 考列薩、 Р.西莫維奇和其他的利沃夫的作曲家們”。
利沃夫音樂廳對這個城市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里出現了歐洲及烏克蘭享譽盛名的音樂家索羅米亞·克魯申妮茨科、羅勒·巴勒溫斯基、理查·施特勞斯、古斯塔夫·馬勒、安東·魯賓斯坦、巴勃羅·卡薩爾斯、斯維亞托斯拉夫·李赫杰勒、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維拉·格勒諾斯達耶娃、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鮑里斯·朗東申斯基、阿爾弗雷德·史涅德科、克日什托夫·彼得列斯基還有很多著名的音樂家,事實不得不證明這對未來的職業音樂家的藝術思想起到了神奇般的決定性的影響。
在1956年,維亞切斯拉夫·蔡茨考入利沃夫雷新科國立音樂學院管弦樂系雙簧管專業,他有幸地跟隨了烏克蘭最優秀的教師,長笛演奏家德米特里·彼德(1919~1979)是烏克蘭長笛學派的創始人,這個偉大的音樂家對維亞切斯拉夫·蔡茨的音樂之路有著很重要的指引和影響。
除了長笛之外德米特里·彼德還精通所有的木管樂器。他在音樂學院教授專業之外,他還在利沃夫音樂廳交響樂團工作,之后于1959年在基輔歌劇院和列寧格勒交響樂團工作,并獲得列寧格勒交響樂團榮譽演奏家稱號,得到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葉夫根尼·穆拉文斯基的指導和認可。
在列寧格勒工作期間彼德成為了管樂五重奏室內樂團的重要成員之一,在世界上最優秀的音樂團工作,彼德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專業的水平,很快他就成為最好的長笛演奏員之一,并獲得很多世界有影響力的著名音樂家的支持和推薦,并且參加了當時最著名的音樂盛會布拉格音樂節的演出,一舉成名于世界。這樣一來,他卓越的藝術鑒賞力,純凈的音色和他無可挑剔的演奏能力遠播世界各地。
穆拉文斯基是這樣評價他的:“彼德具有卓越的音樂感染力,在自由連貫的演奏中融入飽滿的音色和奇跡般的藝術處理”。這位偉大的指揮家在回憶錄中高度認可了彼德,稱贊他是擁有罕見的天賦且不懈的勤奮的演奏家。
在列寧格勒工作期間,德米特里·彼德幸運的擔當了獨奏演員,并演出了很多巴赫、莫扎特、維瓦爾第、韋伯、奧涅格、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甚至和當時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小提琴大師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一起合作演出。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有機會與德米特里·彼德合作演奏莫扎特協奏曲№1(C大調,長笛、豎琴與樂隊),他不僅擁有輝煌的演奏技巧,同時也演繹出樂曲獨特的熱情和表現出‘莫扎特般智慧的音樂。”
激情的創造力,無私奉獻的音樂理念,精美的作曲風格,潛移默化的理解和工作的執著練就了德米特里·彼德這樣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這些品質,他的學生亞切斯拉夫·蔡茨充分繼成發揚了嚴謹的教學法,表演理念和他導師的為人原則,運用在他之后多年的教學之中,為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奠定了基礎。他延續了利沃夫市音樂的理念,倡導和組織在利沃夫定期開展各大型音樂活動,成為“德米特里·彼德利沃夫市青年木管樂器國際比賽”的發起人、組織者和評審團的成員之一,這項比賽于1996年首次舉辦,到2014年共舉行了六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熟知和認可。
在2014年舉行的第六屆比賽中,除烏克蘭的參賽者參加之外,還有自俄羅斯、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立陶宛、捷克共和國、意大利和德國的眾多青年音樂家們。重要的是在這個久負盛名的比賽中,已經出現了來自中國的青年薩克斯管演奏家的身影。這項木管樂器比賽,已經成為烏克蘭最具權威的大型國際音樂類賽事。
在基輔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成功地完成了音樂歷史理論博士和演奏博士在之后,1979年,亞切斯拉夫·蔡茨晉升為利沃夫雷新科國立音樂學院副教授,并于1982年晉升為管樂器系教授。在他的畢業的70多名學生中,其中許多人已成為烏克蘭和國際音樂比賽獲獎者,歐洲樂團首席獨奏演員。在雙簧管和薩克斯管教學中,他專注于管樂器的演奏方面的研究,在音樂學院創立了木管演奏技巧法的課程及管弦樂歷史方面的叢書。
結合教學與表演,亞切斯拉夫·蔡茨積極地從事音樂會等活動:在1971年,他擔任了利沃夫地區愛樂樂團的雙簧管獨奏演員,在演出中,他甚至得到了當時在場的偉大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的高度評價并受邀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樂No11中擔任了雙簧管獨奏演員,還擔任了利沃夫室內樂交響樂團的獨奏演員并出演了許多各種音樂形式的音樂會。他的演奏得到了當時很多大音樂家的好評,其中有小提琴家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作曲家哈恰圖良、指揮家大衛·別列哈德和伊薩克·佩恩。.
在音樂藝術的各個領域擁有廣博的知識,在許多年積極的教學和研究中,始終沒有脫離木管樂器上的實踐。他撰寫了著作:《管樂器研究》《共和國交響樂:利沃夫》《管弦樂風格史》《關于管樂器演奏技巧》等,他在其中表現出了對樂器特性的深入了解,在《雷新科國立音樂學院的木管樂系和打擊樂系》一書中,回憶了他妻子的媽媽,利沃夫出色的鋼琴家和教師伊蓮娜·科雷赫。
他在論文中反思了馬勒和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的創作原則,準確地抓住了其特點。這受益于他有幸工作在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并得到了作曲家斯坦尼斯·柳德科維奇和尼古拉斯·科列薩,作曲家伊薩克·佩恩,管風琴家塞繆爾·多伊奇,雙簧管演奏家列夫科·扎卡彼茨音樂學家斯特凡·巴夫列申的幫助,這些都記錄在他未完成的手稿:《利沃夫的管樂演奏1939~1990》中。
烏克蘭最偉大的雙簧管演奏家亞切斯拉夫·蔡茨——優秀的教師,演奏家,社會活動家,天才的作曲家,撰寫了眾多的科學著作。勵志給木管樂器創作具有烏克蘭文化特色的曲目,代表作如:《小協奏曲——雙簧管與交響樂隊》(1982),并在之后改編給薩克斯管演奏。特別編撰了烏克蘭和一些外國作曲家們給銅管樂器長號創作的練習曲,以及親自給銅管樂器小號創作音樂作品,并編寫了烏克蘭的民間樂器豎笛和不同種類的木管管樂器的重奏:《圖畫》隨想曲由豎笛和架子鼓演奏(1980年),《愛爾蘭風笛》由豎笛和鋼琴演奏(1985),練習組曲f小調和降B大調由雙簧管演奏(1981),聲樂套曲《烏克蘭民歌》和《舞動的花環》及烏克蘭民族風格的樂曲《口頭創作者》給豎笛和其他樂器演奏。他填補了聲樂和木管樂器浪漫套曲的空白,他獨特的創作特點震驚了當時的音樂家們,并被評價為:“具有詩意的惟妙惟肖的歌詞,富有表情的木管樂器是抒情性的人聲和浪漫感性的木管樂器的完美結合”。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相當復雜的音樂術語、集體形式和豐富的構造,但是,盡管這樣,作曲家仍設法在每個作品中創建富有生動的想象力的內容,并賦予最微妙的藝術特點和情感表達能力。
非常勤奮的,多才多藝的,博學謙虛的,總是友好的,積極的,溫柔的維亞切斯拉夫·蔡茨在他的學生們和同事們中得到最深刻的尊重。接受海外網站的自由記者采訪時,蔡茨形象并簡潔地總結了關于他的人生和音樂,在采訪他的女兒,著名的烏克蘭小提琴家伊琳娜·蔡茨時,她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在卓越的創作成就當中,充分地體現了他浪漫、幽默、機智的性格和發揮出了不同尋常的能量”。
維亞切斯拉夫·蔡茨認識到了,在烏克蘭音樂文學方面存在缺乏教材、缺乏薩克斯管作品的問題后,木管樂器系的老師們試圖填補這一空白,蔡茨創作的《小協奏曲為薩克斯管與樂隊》(原來被稱為《小協奏曲》為雙簧管創作,并在1983年筆者進行改編為薩克斯管演奏)作為教學部門工作的第一個實施的例子。
這首小協奏曲的風格,是單獨主題的一個樂章的奏鳴曲式作品,從開始直接進入重要緊張的主題部分,具有大七度的性格色彩和接近主題因素的特征,作曲家的創作風格明確定性為新浪漫主義的演奏法。和聲及音色的運用,轉變了二十世紀后期的主題風格。作為樂隊伴奏的獨奏作品引起了蔡茨的思索。其中,應用到獨奏創作的運用原理和不同樂器調性的規范形式,盡管烏克蘭的音樂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如:卡拉杜波薩克斯管四重奏《協奏曲》,輪恰科創作的薩克斯管和室內樂團《協奏曲》為例,但是蔡茨的這首小協奏曲,是作為實踐的導師,在“德米特里·彼德利沃夫青年木管樂器國際比賽”的開幕式上演奏,并作為比賽及音樂會的薩克斯管專業組的規定曲目。
參考文獻
[1]維亞切斯拉夫·蔡茨的個性創意在城市社會文化環境的背景下的利沃夫/大學公告:藝術. - 伊萬諾 - 弗蘭科夫斯克,2009-2010. - 卷. 17-18. – S.158 - 163.
[2]彼得·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 HTTP// uk.wikipedia.org/wiki/.
[3]保羅金·希爾蓋.音樂傳記詞典—管樂演奏—列寧格列:音樂,1969. – 199 c.
[4]喀拉巴克 A .烏克蘭人民杰出的兒子//音樂表演.- 基輔,1999年 - 卷. 2 - P.157-165.
[5]維亞切斯拉夫·蔡茨.回憶錄/維亞切斯拉夫·蔡茨.//伊蓮娜·科雷赫--個性,音樂家和老師.利沃夫聯盟出版社2005. – С. 20 – 43.
[6]史科里尼科娃 A .獻身藝術/安娜史科里尼科娃//海外2013年 - [電子資源] - 接入方式:http://h.ua/story/371943.
作者簡介:羅昆(LUOKUN),烏克蘭利沃夫雷新科國立音樂學院博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