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明
摘 要 近年來上市公司會計丑聞不斷,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在存在諸多問題。在某些方面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等。此類會計信息的披露要么對投資者起了誤導作用。我國存在的“基金黑幕”、“市場泡沫”等問題,是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缺乏有效性的具體表現。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明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本文擬通過對該問題的分析,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做深入研究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監管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真實、客觀、全面的會計信息披露為參與公司治理的股東、董事、監事等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使得公司治理能夠有效的運作。按我國《公司法》規定,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組織結構,使之形成權利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
1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1)利益驅動是產生上市公司不良會計行為的內在原因。第一,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某些特征,也就是說,一個會計信息需求者對它的合作并不影響另外的行為主體對它的使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僅對公司自身及其有直接利益關系者的利益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會對其它上市公司、其他投資者、證券交易所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社會利益產生影響。
(2)證券市場及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不力。第一,證券監管力度不足。目前,我國尚無證券市場的自律性機構,交易所在運作過程中也很少嚴格約束會員。因為中國證監會力量薄弱,權威性不足,證券市場又是多種利益沖突的焦點之一,多方插手。個別負責經濟的官員習慣于用行政管理辦法來管理證券市場,不按證券市場的規律辦事。
(3)會計準則制度的不完全為不公正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和會計準則制度同是證券市場會計規范的內容,區別在于前者規范的是被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如坡露什么、怎樣披露、何時披露等;后者規范的是被披露會計信息的內容實質,如會計怎樣通過特定程序生成符合用戶需要的、具有一定質量的會計信息等。
(4)會計信息不對稱。不對稱信息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指市場上由買方和賣方之間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市場失靈,資源配置效率下降。會計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專業化信息,同樣存在著一個會計信息市場存在著信息供給和需求。會計信息的供給和需求是相互聯系、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的。因為會計信息的生產與消費有著復雜的目的和動機,常常出現供給和需求不一致不對稱的情況。會計信息不對稱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會削弱企業的市場價值。企業管理者要追求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就必須減少會計信息不對稱性。信息披露應當面向證券市場所有參與者,而不僅僅面向某些個人或集團。
參與者接受信息的質與量不能有差別;信息供給者與使用者在會計信息市場上也應當處于對稱的地位,否則會導致資源無效或低效配置。
2 改進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和建議。
2.1推廣新會計準則與會計信息披露政策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正式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該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相關應用指南構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順應中國經濟快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要,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核心,強化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理念,強調公允價值理念,首次構建了與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與國際準則趨同、涵蓋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歷史性的突破。
2.2強調充分披露,增強披露要求
新準則從信息披露入手,創建了比較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要求企業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泄東權益)變動表和附注,要求企業必須在附注中提供充分、及時的補充信息,特別是對大量會計數據的強制披露,例如關于關聯方關系與交易披露的強化、費用化與資本化的研究開發費用的披露、合并中的合并成本與被合并資產的公允價值、金融工具風險的描述性信息和敏感性信息的披露等等。
2.3強調公允價值,使得會計信息反映當前的價值
會計有許多種信息反映模式,例如歷史成本模式、現行價值模式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模式,后兩者是公允價值模式。這些不同的會計報告模式的都是反映企業同一資產方面的問題,傳統會計以歷史成本作為基礎,造成了與公允價值的差異。因為公允價值可以直接地反映企業的當前價值,可以較容易地預測未來的盈利,各種信息使用者,特別是投資者和潛在的投資者歡迎使用這種信息的反映模式。最佳的做法是,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建立公允價值會計。
3小結
信息披露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只有建立一套科學規范、配套完善的工作機制,才能更有力地促進資本市場的規范化水平,確保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小悅.肖星.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J]經濟研究,2001.
[2] 陳振風.張鳳霞.會計信息供求矛盾協調分析[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4.3.
[3] 劉振平.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J].市場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