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偉 魏曉文
王德吉,(1975-)男,博士,首席培訓師,博士生導師。從事復雜煙草自動化與信息化研究與培訓工作。先后參與國家973、國家863、自然基金等項目10余項。王德吉兼任IFAC委員、國際工程師協會委員,中科院高級訪問學者,中國科協創新培訓團講師,科技部創新研究會首批會員,西門子自動化專家。
先后在美國微陽研究院、微軟研究院從事客座研究;先后訪問德國費斯托、西門子、虹霓等公司與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和牛津大學;掛職肥東縣縣長助理從事產業優化和技術服務工作。
創立了“三三五”教育培訓模式和“三層金字塔”培訓體系,提出了“3D數字卷煙廠”實驗室建設方案。他先后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15篇被SCI、EI索引,獲軟件著作權5項,專利3項,主編教材2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職協一、二、三等獎各2項和省科普獎一等獎1項,煙草學會一等獎1項。研制了復雜卷煙生產過程智能故障診斷系統,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后被《東方煙草報》、《自動化博覽》等雜志采訪報道,先后被邀請到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德職業交流大會、海峽兩岸論壇上交流、授課。
“自主創新、方法先行”,2007年7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一份重要批示,揭開了全國推廣TRIZ理論與方法,從源頭上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序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更是明確指出,“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黨和國家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方法的研究、宣傳、普及與應用的號角已經吹響—將創新方法作為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切實從源頭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2014年8月,本刊記者跟隨中國科技咨詢服務中心領導一行,來到了創新方法推廣試點省份之一的河南省,走進了位于省會鄭州的中國煙草總公司職工進修學院,就該省的創新方法推廣及培訓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并對學院的首席培訓師王德吉博士進行了專訪。
TRIZ是中西方思維的結合
“TRIZ是定量定性的結合,是中西方思維的結合,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古典哲學及辯證法思想。”王德吉指出,創新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創新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舊設備舊技術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舊設備舊技術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他同時指出,創新方法的實質就是“揚棄”。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我們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于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因此,我們應當反對把創新方向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
王德吉認為,“創新方法是對現存設備和技術的肯定理解的同時包含對現存設備和技術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設備和技術必然滅亡的理解;創新方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也就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他將其歸納為如下幾點:
其一,TRIZ是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是把專家體系、數據和信息體系以及計算機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人—機結合、人—網結合的體系。
其二,TRIZ是一種全新的方法論,它是還原論與整合論的辯證統一,是科學方法論上的創新與發展,而且實現了經驗知識與科學理論、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定性思維與定量思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以及各種學科的有機綜合與辯證統一。
其三,TRIZ表現的是人—機結合。其中,“人”不是指個人,而是具有優良綜合素質的專家體系,即是TRIZ的實施主體;“機”是指高性能的計算機,它是專家體系的重要工具,它能夠快速處理信息。
其四,TRIZ采取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相結合的路線,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宏觀與微觀研究統一起來,最終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問題。
其五,TRIZ技術路線是,采取人—機結合、人—網結合、以人為主的信息、知識和智慧綜合集成。人腦與計算機具有極大的互補性,人腦思維是一種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統一,而計算機的邏輯思維在某些方面超過人腦,但在形象思維上尚不具備。這種在形象思維上的創造與創新只有人腦才具備。因此二者可以互相補充、彌補不足。
其六,TRIZ能夠充分發揮人的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善于把握整體的優勢,充分發揮計算機運行速度快、處理數據精確、存儲量巨大的優勢,進而形成人—機結合的整體優勢、綜合優勢與智能優勢。
推廣創新方法勢在必行
一直以來,王德吉博士對創新方法推廣的熱情十分高漲,當記者問及他對接觸創新方法工作以來有什么心得體會時,他表示感受頗多,他堅持認為推廣創新方法勢在必行。
“推廣創新方法是實現強國夢的必由之路,是由科技發展的自身規律決定的,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國際發展的時代潮流,是頂層設計的結合。”王德吉認為,國家現在對自主創新與推廣應用TRIZ理論非常重視。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科研方法創新,將推廣應用先進的技術創新方法工作提到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又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我國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指明了方向。
我們已經從國家層面認識到,以市場換技術的路子走不通,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王德吉感慨地說:“這是我們對國家發展戰略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必將對國家宏觀發展產生深遠的重大影響。”
“國家對創新方法推廣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激發了企業和技術人員學習與應用TRIZ理論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推廣氛圍。同時,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為企業開展TRIZ理論推廣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王德吉如是說。
“推廣創新方法是企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他指出,持續不斷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也引起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因此,知識的價值越來越大,生產知識的科技工作越來越重要,科技競爭成為全球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
王德吉最后指出,“推廣創新方法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不能一蹴而就,開展這項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是需要公司決策人轉變思維方式,勇于挑戰傳統,打破常規,積極實施的一項重要工作。”
探索創新方法培訓新模式
近年來,王德吉在創新方法的培訓及推廣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方法培訓的新模式,他將其歸納為“五個一工程”,即:探索一種院企合作的推廣模式、匯聚一批隊伍、帶動一批“產學研”結合的隊伍、組織了一批急需解決的科研項目攻關、推動了一批技術服務的實施。
一直以來,中國煙草總公司職工進修學院作為創新技術實施單位,匯聚了由中科院、科技部、中國科協、河南科協、西門子和清華大學科研人員組成的創新隊伍,積極參與了眾多示范工程的推廣應用、組織、培訓等工作。“我們以河南中煙示范區為樣版,抓點試驗示范,多次召開現場會和經驗交流會,并受各地邀請舉行省市級講學和報告會,以及在我們學院研討班做特邀報告等,受到了熱烈歡迎和產生重大反響,并得到科技部專家組的充分肯定和支持。”王德吉自豪地介紹。
王德吉接著介紹道:“各地運用我們學院的創新體系,結合本地實際,創造了多種多樣和富有特色的創新技術推廣方式和典型模式。七年來,我們基本形成了煙草行業的推廣模式,這其中包括:‘技術創新團隊+各類攻關小組、‘企業+生產基地+工人、‘國家局創新領導組+企業創新團、‘生產點咨詢團等多種形式。同時,我們還通過網絡版開發平臺及網絡傳輸,進行遠程咨詢、診斷等。”
同時,進修學院每年舉辦2期創新專題培訓,培訓200多人;舉辦150多期其他培訓,并且每期培訓都加入創新專題,并結合培訓進行創新作業,共培訓2萬人次;同時,他們還為科研人員進行專項創新培訓。
此外,他們還開辟網上學習通道,每年培訓4萬人次;開設專門的創新講座,創新作業,專門的大師工作室創新培訓等。七年來,他們聯合200多名國家、省市級的高級專家,運用技術創新系統開發平臺共開發了近500個創新平臺,在河南、北京、天津等28省(市)的400多個縣進行全面推廣,累計收益人群達30萬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截至目前,經過他們學院的培訓,中煙各分公司每年立項達近百項,資金金額達5000萬元,課題涵蓋網絡安全、故障診斷、節能降耗等;行業專利每年呈30%的速度遞增,每年達到500多項。同時,“我們針對本行業實際狀況,利用故障診斷、遠程診斷、云技術等為行業技術服務提供了平臺,創造性地解決若干重要技術瓶頸問題,為行業的發展產生了獨特的作用和重大影響。”王德吉說。
談及未來對集團創新方法的推廣工作有何設想和打算時,王德吉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我們將堅持‘一個中心、兩個重點、三大課題、四項原則、五個平臺的工作思路,積極進取,扎實推進,服務于‘卷煙上水平和行業改革發展的需要,服務于面向未來不可替代的中國煙草現代化體系建設的需要,服務于煙草行業長遠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