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葦
摘要 通過對地處川西平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的“芙蓉花園小區”的研究,剖析生態技術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的重要性,從城市建設中最基本的居住單元尋找試探性的解決城市洪澇問題的方法,以期為未來居住區環境設計提供一條可持續的新思路。
關鍵詞 古典園林;設計手法;雨水;城市洪澇
中圖分類號 S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1-03315-01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正在或者已經改變了城市的局地氣候條件:譬如城市 “熱島效應”引發強對流天氣,從而造成城市地區頻繁出現暴雨或降水量增大。然而,城市中的傳統工程化雨水管理方法已經不能有效承擔大規模的暴雨所引發的洪澇。因此傳統景觀設計向生態景觀設計的轉變已經成為重要的課題。面對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外來文化的干涉,傳統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歷史經驗表明,事物的發展不能拋開祖輩的先進經驗積累。所以,即便是在現今的園林設計過程中,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的應用也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
縱觀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案例,能夠保存至今的經典園林無一例外地將生態技術與景觀設計相結合——著名的蘇州園林是這樣,就連頤和園等皇家園林亦是如此。將生態技術與景觀設計結合的手法,對于解決城市洪澇有著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1 川西平原典型案例
1.1 研究區概況 “芙蓉花園小區”地處川西平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自古以來為“巴山夜雨漲秋池”的特征所在地之一,雨季漫長。針對這一現狀,該住區環境設計利用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精華——生態技術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將社區環境設計和雨水景觀設施相結合,從城市建設中最基本的居住單元尋找試探性的解決城市洪澇問題的方法,以期為未來居住區環境設計提供一條可持續的新思路。
運用低沖擊開發模式與社區結合的設計模式。通過新型雨水管理景觀設施,結合自然設計,利用植物、土壤等自然元素等對雨水進行處理,實現雨水減污,水文循環恢復。讓小區景觀在具備裝飾功能的同時又有生態功能。在小區的中央綠地區、宅間綠地區、建筑基礎綠化區、組團道路綠化區分別設置雨水過濾帶、雨水旱井、滲透性鋪裝、雨水滯留池、雨水花園、雨水種植溝等,形成一個雨水網絡,對雨水進行減污凈化,排澇。
1.2 剖析設計理念
該住區環境設計以“出水芙蓉”為設計理念,將雨水景觀設施與“芙蓉花園小區”景觀設計交融,在景觀的功能性與裝飾性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讓景觀承擔其責任,成為一種新型的小區景觀設計,較為典型地運用了古典園林設計手法且有所突破。設計中運用大量的生態技術(譬如LID)來完善方案,并且結合社區這個城市中的最基本單元,努力尋找解決城市洪澇問題的方法。小區入口橋采用實木鋪設,體現了古色古香的古典園林韻味。入口橋兩端均設計有跌水景觀,正應古色古香的“小橋流水人家”;橋的前方設計有一面類似古典民居影壁的入口景觀墻,給人既古典,又現代化的感覺。循小區主道路依次設置小陡坡、雨水種植溝、大型雨水花園、公共藝術品、休憩廣場、涼亭、中央水景、小型雨水花園、魚水走道,這種將古典園林小品與現代景觀設計相結合的手法,讓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設計中依舊保持生命力,并且發揮著獨特的生態作用。小區的周圍分別設計有雨水滲透池、兒童活動區、游樂區、木棧道、行人商業街道、雨水樹池景觀、商業街活動區、商業街旁綠化等,充分考慮到因大量降雨導致的生態解決方案,又不影響整個小區的園林造型與功能,因此實乃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延續[1]。
2 景觀設計手法應用的現實意義
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口劇增,資源稀缺,生態失衡,環境問題愈來愈明顯,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大規模生態災難將一觸即發。近年來,城市暴雨洪澇災害尤其明顯,如雨季的廣東潮州、東北三省,以及四川省部分地區已遭受暴雨所引發的局部洪澇。在如今“綠色建筑”和“低碳社會”的大背景下,該設計充分體現了生態在景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讓景觀承擔生態恢復能力,才會有美好生活,最后再談美麗。在人們在為前工業化帶來的便捷感到慶幸時,同時也給后工業時代的未來發展留下了禍根。在人們改造大自然獲得短暫的勝利時,大自然已經進行了有力回擊。我國廣東潮州梅州,東北三省的嚴重洪澇,除了毀壞房屋、莊稼,同時也奪去鮮活的生命,讓人痛心疾首。四川省局部地區也發生了洪澇,造成人員傷亡。當初人類改造自然,現在自然予以回擊。在這個嚴峻的現實面前,設計師們必須反省設計的目的,重新審視自己對設計的認識,更好地認識到設計除了解決問題,同時應具備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城市的美化固然重要,但是城市的生態恢復更加重要。這一點認識也是園林景觀設計師需要具備的素質。
3 結論
麥克哈格在1967年寫的《設計結合自然》中提出了應當在規劃中注重生態學[2]。他說:“如果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城
市,而不是一個窒息人類靈性的城市,我們需要同時選擇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結合自然的設計是必不可擋的趨勢;延續并將古典園林設計手法應用于現代景觀設計理念之中,也是當代設計師的一大責任。
參考文獻
[1]
成都市景泰景觀設計公司. 芙蓉花園小區景觀設計平面圖[Z]. 2010.
[2] 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 設計結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