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航
摘 要 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傳統主要來自儒家文化,孝道也屬于儒家文化,孝道是中華名族經過了2000多年所孕育出來的精華,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沿襲至今。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此作者仔細的研讀了1978年《孝經》之后產生一些和感悟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 文化 孝經 傳承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1成書年代與原因體會
根據《孝經》中的分類,有以下幾種:帝王之孝、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庶人之孝,孝對一個人的要求,根據其社會地位和身份的不同,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諸候孝、卿大夫之孝,更強調他們要忠于職守,上要忠于帝王下要愛護治下的百姓,即所謂的“忠”的成份更多些,與我們現在所說的孝敬父母之“孝”有很大的出入。還有“士人之孝”中除了忠于君上之外,還要求他們對朋友要誠實守信等。封建社會吧“孝”作為一種教化民眾、安邦定國的手段,因此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有極高的社會政治地位。誠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重新審視《孝經》,學界對于《孝經》的看法眾說紛揉,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認為其內容陳腐,是一種奴化教育,魯迅先生是最有代表性的。魯迅有一篇文章,專門對宣傳孝道的《二十四孝圖》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另一種則肯定了《孝經》中的積極部分,雖然由于社會的發展并不適合于現代社會,但其中仍有很多積極的部分應當予以發揚。
通過查閱大量資料表明孝經的成書年代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社會體制向封建制社會體制轉變,社會動蕩不安,便產生了百家爭鳴的思想態勢,而儒家思想在那時孕育而生,在儒家的13部經典著作中,有一部叫做《孝經》。顧名思義,這是專講孝道的一本書, 同時也兼及忠、順、敬、和等基本理念,總之都歸于仁、義的人文美學范疇。在此儒家的孝道也迎合了統治階級的需求,以孝治天下,將孝道中的事親推廣到事君,這在《孝經》中充分的體現了這一觀點明了闡述了孝為德之本的主導思想。
經歷了秦末動蕩局面,西漢的統治者階級接受了儒家思想,以孝儒治天下休生養息,在西漢初年編纂的《今文孝經》反映了漢初社會的歷史實際和漢初儒家在孝德問題上的觀點,漢武帝時期倡導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將儒家思想推向了極致,舉孝廉,尊仁義,將孝道思想融會到整個階級統治當中去。在西漢成帝時,劉向奉命校定《孝經》,遂成今本《孝經》。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現代社會中的“孝”孝悌是人仁之本,是最基本仁愛品德,要以孝持家,構建和美家庭,而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單元,是國家乃至世界的最小細胞,社會的和諧是以最小單元家庭和諧為前提的。因此,現代社會倡導孝悌是構建社會和諧的需要,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然而現在社會道德下滑,物欲橫流,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喪失了最基本的仁愛之心。不贍養父母的不肖子大有人在,還有人大言不慚與父母對簿公堂,一些貪官可以揮金如土,但不愿贍養父母,如胡長青豪貪數千萬,保養情婦,但卻舍不得給她母親每月兩百元伙食費。2012年6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訂草案中新增一條“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條款,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隨之新“24孝”標準出爐了,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其內容細致入微,體現出“精神贍養”的深刻內涵:教父母學會上網、經常為父母拍照、支持單身父母再婚等,既貼近時代又彰顯心理關懷。
2關于“日傳本”的體會
關于《孝經》何時傳入日本的中國和日本兩地的學者一直都眾說紛紜,撇開傳入時期不論,在我看來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思潮領先于世界其他各國,作為泱泱大邦一直影響著其他國家的思想文化。以日本為例,早在東漢時期日本就派遣使臣拜謁,隋唐時期兩國達到頂峰,在兩國長時間的思想交流中,間接的促進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在日本的大化改新中期主導思想也是沿用了儒家的正統思想,孝道在其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拋開其他因素,日本的思想文化里孝道這一思潮下盛行至今。從這點說明儒家的孝道文化是全人類寶貴的財富。
3《孝經》的思想內容的體會
《孝經》是中國古代“孝”理論的集大成者,《孝經》蘊涵了其深厚的倫理道德底蘊,它包括:“孝之始”的人倫道德,“孝,德之本”,“孝”與“忠”的不可分割,“孝”與“義”的緊密結合,“廣敬博愛”的道德準則。將其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其主張的行孝道成為維護王權統治的等級觀念和鞏固家庭自然經濟結構,其所蘊涵的倫理思想已經沉淀為中華民族區別他族的民族特質與美德。《孝經》中的孝已經不是狹義的“尊老愛幼”的情感關系了,而是將“事親”推向了“事君”,將其屬于父子之親、母子之情的倫常關系,與上下等級、友朋交誼、君臣之道、夫婦關系等結合起來,將人與人的關愛之情、責任之心,從而端正人心,純化情感,改善關系,達到和諧。
4《孝經》與設計的感悟
《孝經》中所體現的孝道對我們現代的情感化設計和設計心理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孝經》中所涵蓋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和社會責任心,正是現代設計所詮釋的內容,可以說儒家孝道思想是現代情感化設計根本中的根本,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這種和諧的真善美時代,孝道是放在首位的,以人為本,關懷與人的孝道精神,為我們在情感化設計中提供了理論依據。
5小結
《孝經》全文不足1800字,但是每個字都洋溢著中華名族儒孝文化的精神,從《孝經》中提取出孔子道德思想的精華,給以新的理解和領會,為當今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不管是什么時間是什么地域,都能夠經世致用,具有很高的普適性,未來的孝道文化會演變成什么形式,但是根本還是取決于《孝經》的精華所在,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