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素質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舞蹈教育上,也不僅僅局限于專業舞蹈教育的培養。對素質舞蹈教育也開始關注并重視,開始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本文試圖在體驗“素質舞蹈教育”這門課后,進行理論梳理,從五大特點出發,結合案例,提出筆者的一些感受與思考。
關鍵詞:素質舞蹈教育;學舞熱情;創作欲望;合作意識;藝術審美;綜合能力“素質教育,興趣在先”。舞蹈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藝術教育變得尤為重要,舞蹈教育也不只是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它開始面向全體學生,更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普及性較強的舞蹈教育。素質教育舞蹈與專業舞蹈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教授對象上,它比專業舞蹈對象更寬,教授的內容更廣,重視五種能力的培養,它一般不會要求學習者必須完成專業性較強的舞蹈動作,而是更注重培養學習者對舞蹈產生興趣,讓他們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快樂的、沒有負擔的接受舞蹈知識,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在體驗了這堂課之后,我認為素質舞蹈教育課有以下幾大特點:
1激發學舞熱情,培養身心健康
“激發學舞熱情,培養身心健康”是素質教育舞蹈課的一個基本要求。例如,北師大二附中的王小蓮老師,她在課堂上通過一個熱身活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提到舞蹈的熱身活動,學生開始是比較排斥舞蹈,或者是沒有什么期待的,因為,他們認為,平時舞蹈課的熱身活動無非就是跑跑步、壓壓胳膊、壓壓腿,老師喊著節拍,一遍又一遍的枯燥無味的練習。但是,王老師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她通過播放《最炫民族風》的音樂,學生和教師站在一起,圍成一個圓圈。老師先開始做兩個八拍的動作,學生模仿,然后學生再依次做出兩個八拍的動作,互相進行模仿和練習。王老師以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流行歌曲作為課程的開始,讓學生們很快就將注意力與積極性集中到課堂當中,本來枯燥無味的熱身活動,在流行音樂的播放下,頓時,課堂氛圍變得輕松起來,有的同學甚至開始跟隨歌曲小聲的哼唱起來。用音樂熱情帶動學生學習舞蹈興趣,學生在活動肢體時不會覺得特別疲倦。接著,她又以教師帶動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改變了專業舞蹈課堂中以教師為權威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把權利給學生,讓他們做自己的主人。在這個案例中,王老師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讓學生主動學習舞蹈,首先就要激起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素質教育舞蹈課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舞動起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在游戲中,輕松自如的學習,也就體現了素質教育舞蹈課感性直觀、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快樂從一開始就注入了課堂當中。
2喚起創作欲望,點擊智慧火花
通過學生的自我創作,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舞蹈創作是培養學生創造、想象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素質教育舞蹈課中,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多種多樣。在實際教學中,首先,可讓學生在熱身活動中做出記憶猶新的動作,把它提取出來作為元素動作,進行八個八拍的重組或發展。本來簡單又單一的動作,經過學生們的整理、加工和編排,會變得豐富起來。有些同學甚至不僅是對動作進行了編排,還融入隊形、節奏的變化,這樣,更能為他們編排的這組動作增添光彩。教師再隨機給一個音樂,學生進行配合??赡芤粋€作品的小樣就這樣脫穎而出了。這之后,教師再幫助加以修改,一個很好的作品就在這么愉悅快樂的環境下產生了。也可以給出幾個關鍵詞,如草原、奔騰、鳥叔、馬鞭等詞,讓學生選取兩個關鍵詞,圍繞自己選擇的關鍵詞,限定一定情景來進行創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做出來的作品可能不光看到動作本身,還能看到他們所要表達的一定的內容。喚起學生創作欲望,點擊他們智慧的活化方式可能還有很多,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引導學生,營造濃郁的課堂氛圍。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學生們常常依靠這些切實的引領,才能引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思路。
3促進溝通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讓團結的力量喚起學生合作的意識,這是素質教育舞蹈必不可少的一項培養要求。有效的舞蹈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鼓勵學生團結合作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課堂中開展團結合作交流,既能營造一種學生參與過程的氛圍,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發表意見,又能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創造思維。素質教育舞蹈課一直非常注重學生之間的團結與合作,整個授課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內容,基本都是以幾個學生為一組,一起去創作完成一個小組合或小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扮演各自的角色,有人會是領導者、有人會是配合者,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教師在課堂中的要求,體現出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團結合作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完成教師的要求,無形中教導了學生團隊創作的運作模式,通過合作的方式啟迪學生,強化學生們的團結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互相扶持,同時,在這過程中培養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把“自我”融入集體的“大我”之中,通過舞蹈培養學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質。在這一點中,素質教育舞蹈課經常會給學生時間,分組去討論、實踐、完成。同時,教師會去關注到每一組的動態,深入小組當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
4開發身體表現,提升藝術審美
舞蹈是人體動態造型美的精華,激情、科學、協調的舞蹈訓練,會提高學生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身體素質。素質教育舞蹈課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還增強他們對“真善美”的真切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育。這是素質教育舞蹈課一直貫穿始終的一大特點。例如,課堂中,讓學生互相欣賞,相互點評,在點評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鍛煉學生敏銳的“藝術化”視角。還可以,通過舞蹈培養學生的美感、藝術氣質和審美情操。
5提升綜合能力,創造藝術人生
素質舞蹈教育課不僅是對舞蹈知識本身的教育,還滲透著音樂、美術、文學等各方面知識,是一門培養綜合型人才的課程。以課程《柳》為例,教師在課堂中用文學詞語引導學生進行舞蹈表現。例如,微風陣陣、輕風習習、狂風大作。給學生三個詞語,學生通過對詞語的理解,用身體表現出來。讓學生用身體去感受不同的節奏和空間。把學生帶進春天,表現出自己心中的“柳”。這時,學生在進行表演的同時又受到了文化底蘊的熏陶,詩畫了藝術。在進行練習之后,教室又會找一些繪畫、雕塑等圖片讓學生進行視覺觀賞,從而能更進一步地去表現“柳”。這個課例就能反映出在素質教育舞蹈課中,把舞蹈與文學、美術融為一體,通過練習不僅舞蹈本身得到鍛煉,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隨著提高。這五大特點是相互融合,相互聯系,互補分離,緊緊相扣,貫穿始終。
因此,素質教育舞蹈課打破了傳統舞蹈教學模式,是對全體學生素質的教育。這門課,以五大特點為主,堅持快樂學習的宗旨,創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教師會采取不同方式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熱情,引領學生觀察、模仿與想象。同時,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隨機應變,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作者簡介:吳青瑤(1990—),女 ,浙江溫州人,碩士,舞蹈專業,研究方向: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與編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