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我從廣州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鄉—西安。在我家旁邊的公園里,我拍到了一種有著藍色尾巴、黑色頭部的喜鵲,而后兩天我又去農村拍到了兩種喜鵲:一種是只有黑白兩色的,另一種是嘴和腳是紅色,背部是藍色的。回家后,我找出《野外觀鳥手冊》,經過仔細觀察與對比才知道,原來它們的名字分別是:灰喜鵲、喜鵲和紅嘴藍鵲。它們都是留鳥,但外表卻各不相同。灰喜鵲體型稍小,肩背部呈灰色,翅膀是藍色的,尾羽也是藍色的,頭部是黑色。喜鵲的肩部與胸腹呈白色,大部分羽毛是黑色的。而紅嘴藍鵲的頭、頸、胸是黑色的,頂冠羽端是灰白色,背部和肩部呈藍灰色。

第二次去公園時,走著走著,我忽然聽見腳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我尋聲望過去,竟然發現,一只圓鼓鼓的小鳥把它的小腦袋鉆進了樹葉堆里并動來動去的。“咦,這不是暗綠繡眼鳥嗎?”我驚奇地叫到,說著我就拿起手中的相機把它記錄了下來,回家一看書,它其實是一只畫眉鳥。暗綠繡眼體型較小,上體呈鮮綠色,眼周有白色絨狀短羽,而畫眉的白色眼圈還向后延伸形成一條白色眉紋。我心里十分開心。
我不僅拍到了喜鵲和畫眉,還拍到了珠頸斑鳩和一種不知名的鳥,那種不知名的小鳥十分引人注目,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烏黑發亮的腦袋和又大又敦實的前端偏綠的黃色大嘴。首先我根據它的體型和樣子判斷它屬于雀形目,然后一個個地找,最后終于找到它的名字了—黑尾蠟嘴雀,它在東北、華北、華中地區為夏候鳥或旅鳥,在華南沿海地區則為冬候鳥,一般成對或集群活動,飛行快速,振翅劇烈。當我看到介紹它的最后一句話時,我不由得“啊”了一聲,原來我還拍到了雌雀,雌鳥與雄鳥十分相近,只是顏色暗淡,并且頭部無黑色。
經過我的觀察和查閱有關書籍,我發現西安和廣州的紅嘴藍鵲和喜鵲在遷徙習慣、特征、棲息地方面等均相同,但廣州市沒有灰喜鵲。而其他兩種鳥(畫眉、黑尾蠟嘴雀)各方面沒有太大差別。
這次,我感受到了與別人不一樣的快樂—觀察、思考與實踐的快樂。讓我們把觀鳥的樂趣帶給更多的人,讓我們一起愛上鳥,與鳥兒交朋友,保護好這個大自然的精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