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糖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中國人的“小年”,按照傳統,這一天是送“灶神”的日子。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去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年來的工作情況,所以,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準備灶糖送“灶神”,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美言,好讓來年家里更紅火。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甜甜的,黏黏的,長條形的糖棍叫“關東糖”,扁圓形的糖球叫“糖瓜”。
年糕
我國很多地方過春節都有吃年糕的講究。年糕是“年高”的諧音,寓意著“年年高升”,日子越過越好。年糕一般有黃、白兩種顏色,前人有詩稱:“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黏豆包
黏豆包是東北人過冬的美食,尤其是到了春節,更是必不可少。黃的是用黏米做的,白的是用江米做的,里面包上豆餡,配上白糖,香甜可口。“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有人戲稱,為了粘住下巴,一定要吃黏豆包。
油角
在廣東過春節,油角必不可少。以前,離春節還有十幾天,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huò),炸油角了。一只只油角,包裹著人們對來年的企盼,希望來年的日子也像油角一樣,油油潤潤、富富足足。油角在廣東各地的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同:有的包上糖,甜甜蜜蜜;有的包上蔬菜,鮮咸可口。
長年菜
臺灣春節第一餐是“長年菜”,長年菜就是芥菜,因為它的莖、葉較長,所以也叫“長年菜”,這個名字寓意著“長久”。春節做盤長年菜,混著長長的粉絲,祝福家人長命百歲。
湯圓
江浙地區吃湯圓也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里面包進各種果醬,圓圓的湯圓,象征著“團圓”“圓滿”,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