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公司擬以580萬元購買董事長夫人豪車,消息一出市場嘩然。“大股東、董事們對公司治理的核心存在誤解,如果公司治理是這樣的狀況,你讓董秘履行好職責,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董秘要主動出擊,主動參與公司治理。”身為創業板上市公司探路者的董秘,張成對《董事會》記者說,董秘也要為自己多“找點麻煩”,想辦法去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機制。
2007年入職探路者之前,張成曾在甘肅酒泉弘正會計師事務所做過所長。在探路者,他全程參與并主導了公司上市的整個過程,助力其成為首批掛牌創業板的28家企業之一。公司在戶外這個細分領域的競爭優勢明顯,市場份額達到14%以上。“當了三、四年所長,對我視野拓展與戰略思維的培養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讓我能夠站在老板的角度來思考一些事情,如何更有效地跟主要股東、中小投資者進行溝通,如何更系統地解讀公司的戰略。”張成感慨道。
在他看來,董秘在按部就班進行公司合規運營、發布信息公告、協調公司內部關系之前,首先必須要獲得董事、高管、投資者們的尊重,獲得一定的話語權,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強調,這份尊重是依靠自身的努力來爭取的。第一要深入參與公司戰略的制定,在前期行業發展,政府政策導向,站在公司持續構建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去考慮公司的價值創造,去思考適應市場發展趨勢的途徑,進而引導與影響董事、高管的想法。第二,在戰略制定之后,參與部分具體的執行環節,像籌資融資,或者通過資本市場的杠桿去并購等。“如果董秘在這兩件事情能夠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那么你對公司的價值自然就有了,威信、尊重也就順理成章了。”
他舉例說,在董事、高管人員的選聘上,董秘也可以有所作為。常規講,相關人選可能由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來決定,但董秘可以為此做一些鋪墊。探路者每三個月左右舉行一次有關戰略跟蹤,行業研究及經營分析的溝通座談會,參會人員并非只有公司的董事和高管參加,還會邀請一些外部各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這恰恰是進行人才觀察、儲備的好時機,當公司需要吸納董事或者高層次管理人才的時候,這個人才庫也就派上了用場。但是董秘在這個方面要慎言慎行,扮演好自己的應有角色。“如果董秘直接推薦高管,可能是不恰當的。我們是從對方弱項的角度來觀察的,主要關注人才的規則意識、守法意識以及他的核心價值觀,長期與短期利益的協調,從這些方面發出不同的聲音——人選出來后,我們可能會建議說哪些方面可能還不是很合適。把不恰當的人篩掉,剩下的就是合適的人。”
如何協調公司內外部的關系,也一直是張成長期關注與思考的問題。11月3日探路者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王靜通過大宗交易減持887.75萬股,占總股本的1.73%。張成表示,從某種角度講,創始人的部分減持有助于其切實感受到奮斗的價值,進而在未來更投入,更用心經營上市公司,從而取得與中小投資者一致的利益最大化;對中小投資者解釋時,要比較早地傳遞大股東減持的預期規模,相應考慮和安排,以降低擔憂。
“我對工作的理念是,要么全力以赴,要么辭職走人。既然今天在董秘這個位置,為公司做事,就做到最好。”張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