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曾經牛氣沖天的中國鋁業陷入了年復一年的巨虧之中,若不是2013年通過“資產出售”等處理方式,通過母公司的優質資產和現金護航,如今的“中國鋁業”恐怕已成為“ST中鋁”。 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04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21億元下降近14%,虧損54億元,這讓中國鋁業再次戴上了“虧損王”的帽子。
中國鋁業認為,業績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環境——金融危機的沖擊、宏觀經濟發展放緩、下游需求不振、產品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上升等等。大環境固然影響巨大,但在中鋁業績一路下滑的幾年里,眾多大型民營鋁業企業卻高速發展,不僅在市場領域已經和中鋁平分天下,而且這些企業每年也獲得15%甚至25%以上的高額利潤率。
作為僅次于中國遠洋的央企虧損大戶,中鋁備受各方的高度關注,為何釀至如此巨虧?公司三季度報告發布之際,原成都市長葛紅林接替熊維平成為中鋁新掌門,未來的中鋁何去何從?
誰害了中鋁
從業內的翹楚到“虧損王”,中鋁業績大幅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環境的夏冬兩季,也有機制、體制的發展制約。
跌跌不休的行情。近幾年,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的變化帶來了鋁業的深刻調整。產能過剩、成品價格下跌,需求增長放緩等,都帶來了全行業的深刻調整。一方面,由于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問題,導致地方重點企業大幅擴張產能,進而導致全行業的發展壓力。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目前80%的產能已處于虧損狀態,眾多企業現金流斷裂、生產經營困難,鋁價持續下跌導致眾多企業停產、減產。正因如此,在大的環境制約下,中鋁的核心業務板塊的收入大幅下降,進而帶來業績大幅跳水。
發展戰略偏失。任何行業都是呈現周期性的,如果僅僅依托鋁業一個行業,中長期而言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中鋁在行業高速增長、自身業務狂飆突進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業務發展的未雨綢繆。對中鋁而言,不僅需要多元化的發展布局,實現對核心業務的有效風險分擔,同時應該高度重視產業鏈環節中的高價值環節布局。抓住核心價值環節,實現價值的最大貢獻。例如,對于鋁加工這種非資源性的市場競爭性行業,應該放棄和退出,完善產業鏈。雖然,中鋁也已經開始布局多元化,并且對低價值環節探尋處理的方式。但中國鋁業在自身業績優良的時候,恰恰錯過了提早進行多元布局、價值鏈優化的最佳時機,從而導致今日的壓力巨大。
關鍵要素成本高企。鋁業的盈利與電價的高低息息相關,電力成本占電解鋁生產成本的40%,超過原材料的33%。中國鋁業的用電有50%來自電網,導致用電成本居高不下。電價成本大增,極大地侵蝕了中國鋁業氧化鋁和電解鋁的利潤空間,而作為中國鋁業兩大利潤支柱的氧化鋁、電解鋁價格卻一路下跌,一升一降極大地拉高了中國鋁業的虧損水平。雖然,為降低電價因素帶來的業績壓力,中鋁也在中西部能源產地進行業務布局,加快國際鋁土礦山的收購或新建電廠,但真正能夠實現業務的支持、對業績的變化起到大幅的效果,仍需較長的時間。
內部管理機制制約。由于歷史的原因,中鋁自身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存在諸多制約發展的因素。臃腫的管理體系、龐雜的員工、復雜的管理層級,導致企業的發展難以應對市場競爭的需要。中鋁的業務發展不僅要面對繁重的歷史負擔,還要在落后的工藝和產能基礎上,面對低效率的管理和運營體系,這也正是中鋁在這幾年的市場競爭中,被眾多民營企業蠶食市場份額、業績被大幅領先的重要原因。而且,中鋁在發展過程中的大規模并購和擴張,也不斷增加了財務成本,使之背上了沉重的財務包袱,無異于雪上加霜。
前路迢迢
作為重要的大型央企,隨著戰略的逐步轉型,管理的逐步提升,中鋁的未來仍舊可期,但前路迢迢。
首先,作為眾多國家關鍵材料的供應商,中國鋁業承擔著超出簡單企業的國家責任。為保障國家戰略裝備的需要,無論是國產大型飛機、航天器材、戰略武器等等,中鋁都肩負著提供關鍵材料的重任。國之重器,離不開中鋁,中鋁同樣不會被淘汰于市場。
其次,中國的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為應對經濟環境的變化,中鋁也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盡快盡優調整自身的業務布局,形成業務間的平衡、產業間的平衡、時間序列上的平衡,降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經營業績壓力。
如今,中鋁正在進行著業務的調整和價值鏈的重構。在戰略發展上,中鋁進行著多元化的布局和擴張,改變了單一鋁產品的產業布局,逐步新增了銅業、稀有稀土、工程、貿易、資源和海外等業務板塊,明確提出了“主導產品向公司具有優勢的產業鏈上游發展,以資源為基礎,做優做強氧化鋁、電解鋁”。
實際上,中鋁正在通過自身價值鏈的重構,重點選擇布局價值鏈兩端。一個是產品鏈的前端,即上游的資源和氧化鋁,一個是價值鏈的高端,就是鋁加工,主要服務軍工、國防、航空航天、高端材料需求,來提升自身的價值創造水平和盈利水平。并且,中鋁還在探索通過“混合所有制”的機制,與眾多民營企業、民資合作,充分嫁接市場化資源,為市場化業務尋找提升的空間和改革的方向。
再次,中鋁也需要在新的宏觀環境中,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業績”,在外部環境更加嚴峻的情況下,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從組織架構、管理體系、管理機制等諸多方面,彌補短板、做精做深管理。通過效益的提升,實現業績的穩定。通過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等諸多維度的工作,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將“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全面激勵和提升全員的主觀能動性。
雖然未來一段時間,由于行業和自身業務的原因,中鋁虧損的狀況難以徹底好轉,但如今的動作和變化,都將為中鋁未來的重新騰飛奠定基礎。如果把握好“新常態”、修煉好企業的內功,隨著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中國鋁業也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復興之路。
作者系睿信致成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