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董事會在CEO繼任計劃中的主導地位毋庸置疑,而由CEO自己欽點接班人并操縱繼任過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這一責任落在董事會肩上,難道意味著在整個過程中沒有CEO什么事情了么?
從最基本的方面講,CEO扮演的角色很簡單:主導高管層的繼任,包括CEO內部候選人的早期發(fā)掘,確保組織培養(yǎng)的都是靠譜的高管接棒者,在CEO繼任一事上做董事會的首席顧問。然而在實踐中,許多CEO都備感困惑:何時以及怎樣參與到繼任計劃中?我應該主導哪些事情?什么時候該從此事中全身而退?董事會期待我做什么?
鼓勵董事會早做準備
任何一個董事會都知道CEO繼任計劃是分內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董事會能輕易提出這個議題。董事會雖在CEO繼任一事上負首要責任,但當現(xiàn)任CEO優(yōu)秀、強勢,且離CEO離任期尚早時,董事會通常不愿(或不好意思)考慮這一事項。此時,CEO可以作為催化劑,鼓勵董事會早做準備。
那么,具體應該什么時候開始呢?理想情況下,在現(xiàn)任CEO的任期開始時就應該同時啟動這一計劃。這聽起來不合常理,卻是極有道理的。這里強調了CEO在高管人員發(fā)展計劃中所負的責任。
為高級人才發(fā)展與CEO繼任計劃創(chuàng)建一個正常的節(jié)奏和氛圍,這對內部候選人的發(fā)掘、評估、鍛煉極為有利——繼任開始得太遲難以給潛在候選人足夠的發(fā)展時間和機會。早早開始能讓董事們長期且充分地接觸他們,從而觀察其行為模式和業(yè)績表現(xiàn),更深入地了解他們是否真正為繼任做好了準備。當CEO卸任時,新人早早地做好了準備,立刻可以進入角色。此間,CEO應向董事會適當推薦一些候選人,以供參考。
如此一來,高管繼任這件事情就會成為一個既定議程,而不是變數出現(xiàn)時,公司內部風起云涌,各種勢力激烈角逐,或者董事會臨時抱佛腳,匆匆搜尋一人來“頂替”。當然,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CEO突然離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對此董事會也應備有緊急繼任方案。
共同確定新CEO標準
CEO繼任計劃一定要和公司的戰(zhàn)略方向相一致,也就是說,應該以公司的發(fā)展方向為依據,來確定未來CEO的選擇標準和大概“輪廓”。在一個表現(xiàn)良好的公司,CEO會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準確地畫出新人的“輪廓”就等于提供了繼任CEO的標準,從而為內部候選人發(fā)展計劃鋪開了“地圖”和框架。
為保證順暢的人才發(fā)展通道,董事會和管理層要一道研究公司的戰(zhàn)略方向和文化,以勾勒出未來CEO的形象。CEO與首席人力資源官至少每年主導一次討論,細化未來的領導力要求,并基于公司景況的變化,及時更新CEO標準。此外,還要深入評估相關人員的表現(xiàn)。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經驗表明,董事會迫切想要掌握高級管理人才的發(fā)展情況,但僅僅靠董事會例會和晚宴,是了解不到多少相關情況的。相比之下,CEO最了解這些信息,他有責任確保董事會對高管人才發(fā)展情況有一個全面、前瞻的把握。
給新人成長留出空間
很多CEO還沒有從情感上接受自己任期即將結束的事實,他們特別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移交給別人,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給新人成長的空間以及傳授必要的技能是CEO最后能做出的最大貢獻。其實,繼任者在最后階段只能通過現(xiàn)任CEO來獲得更多的經歷,比如更多地與董事會及股東接觸等。當然,行不行這個方便就看CEO自己了。例如,有一家公司的CEO就讓幾個候選人輪流負責董事會的例會,并借機讓他們多與專門委員會接觸。
如果CEO與董事會在人才開發(fā)過程中合作密切,CEO就很可能會鼓勵董事們著重培養(yǎng)個別高管,并刻意鍛煉他們。這里尤其要注意一點:除非你對某個人可以勝任特別有信心,否則不要輕易將他(她)從候選人提拔為實質的“COO”。因為一旦公司發(fā)現(xiàn)此人不能擔當重任,就不得不另覓內部候選人或啟動外聘程序,這樣對各方來說都很尷尬,打擊也大。
為幫助董事會更確切地了解內部候選人,CEO可以鼓勵董事會定期分享他們對個別高管優(yōu)缺點的看法。這樣董事會對某個人潛在的憂慮就一目了然了——如果還來得及,CEO可以糾正董事會的一些誤解。
功成、名遂適時身退
CEO在繼任計劃中無疑是個重要角色,他或者她既是董事會的高級顧問,又是整個高管繼任計劃的監(jiān)督者。然而,隨著自己離任時間越來越近,花落誰家最終的選擇權屬于董事會,CEO也該減少參與、甚至退出此事了。
對現(xiàn)任CEO來說,繼任一事無論從個人情感還是專業(yè)度方面要求都非常高。他們必須習慣于一個事實:董事會在主導這一過程,而不是他們。有些CEO雖然積極培養(yǎng)了潛在接班人,但當董事會要做出抉擇時,他們最終也不得不退居幕后。CEO不能指望自己從頭到尾都在繼任計劃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尤其是任期即將結束時,這種事情更加不可能。當董事會要求完全接手此事,或者他們在相關的日程、候選人、交接時間方面與你有不同意見時,千萬不要覺得傷感情,這很正常。
常常有CEO對董事會在繼任計劃中的議程很不耐煩,認為其耗時耗力。比如說,即使公司內部有個非常不錯的候選人,董事會仍然在考慮外聘。這時候,CEO們需要提醒自己,不要為了極力推薦某位候選人或某個方案,而把董事會逼得太緊,以免惹怒對方;同時要做好心理準備,董事會可能會根據自己對繼任者的判斷,而選擇加速或減緩過渡期。
最后關頭調整好心態(tài)
在接班議程的最后階段,整個公司都在為不可避免的交接事務心煩,也在為衡量各個候選人而焦頭爛額。如此,CEO自己看上去就像個被拋棄的“邊緣人”。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尤其要調整好心態(tài),把精力集中在服務公司特別是繼任計劃上。畢竟,幫公司挑選出一匹“良馬”,帶領公司走向新的征程,這是一個人能留下的最了不起的遺產。當然,CEO也要確保整個公司繼續(xù)專注于業(yè)務,以免停滯不前。
一旦董事會確定了繼任人選,現(xiàn)任CEO一般會和董事會主席一起會見落選者以及其他高管,盡可能把高層團結起來。首席人力資源官也應與CEO一道,確保管理團隊的核心成員充分參與到過渡計劃當中。
這里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新任CEO走馬上任后,如果需要的話,離任CEO應參與什么事務?過渡期之后,往屆CEO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如果之前CEO兼任董事會主席,那么他(她)可能還需要在董事會中擔任一段時間的非執(zhí)行主席,或者徹底離開公司。還有一種可能,離任CEO可以充當新CEO的介紹人,方便其開展工作或者做個臨時顧問??傊?,CEO自己要事先與非執(zhí)行主席或獨董對話,討論自己在公司的未來發(fā)展,并服從董事會的領導。
要想把繼任計劃做得漂漂亮亮,CEO們在其中要起到關鍵作用。特別是鼓勵董事會早作準備,保證順暢的人才發(fā)展通道,適時退出,以及給內部候選人成長的空間和必要的閱歷。記?。哼@是你留下來的遺產。抱著這樣的“遺產觀”有助于CEO克服整個繼任和過渡過程中難免經歷的情感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