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呈現出越來越火爆之勢,同一交易日超過兩百家停牌重組的盛況已成常態。如國慶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停牌公司達212家,其中絕大多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在上市公司重組熱潮的背后,并購重組的“泡沫化”傾向須引起重視。
點燃資本市場重組熱潮的正是來自監管部門政策上的強力支持。繼今年3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意見》之后,7月份中國證監會就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除借殼上市和發行股份之外,上市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不再需要經過證監會的行政許可。毫無疑問,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出現“井噴”與政策“松綁”密切相關。
如今市場上出現的資產重組早已讓投資者有麻木的感覺,而“滿眼是重組,遍地是炒作”則成為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一大特色。事實上,來自監管部門的案情通報顯示,與上市公司的高送轉一樣,資產重組亦是內幕交易的高發區。如何防范資產重組中出現的違規行為,如何在松綁背景下規范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特別是并購重組出現的“泡沫化”傾向等,顯然是監管部門必須直面的問題。
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泡沫化”主要包括兩大方面。其一是標的資產估值的“泡沫化”,這主要表現為標的資產以少充多、以劣充優、以次充好等,而上市公司高溢價收購標的資產的可謂比比皆是。影視與游戲是今年以來重組的熱點,這兩類公司的估值亦是水漲船高。如7月份大東南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游唐網絡 100%股權,游唐網絡100%股權的預估值為5.65億元,而截至2014年3月31日,其凈資產為2322.40萬元(未經審計),預估增值率為 2332.83%。大東南高溢價收購并非個案,像上半年165家上市公司發布的重組公告中,拓維信息、愛使股份等20家并購的標的資產溢價率均超過1000%。超高的溢價率,凸顯出標的資產估值“泡沫化”非常嚴重。
其二則是被并購資產業績承諾的“泡沫化”。資產出售方為了換取更高的對價,以獲得更大的利益,盲目夸大并購資產的盈利能力不在少數。神州信息擬以68倍超高溢價收購北京中農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后者承諾今年的凈利潤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近5倍。又如百圓褲業擬收購的深圳市環球易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其2012年度凈利潤為1391.04萬元,卻承諾2017年度實現的凈利潤不低于1.70億元。按此數據計算得知,該公司凈利潤5年需增長至少11倍。這些夸下“??凇钡馁Y產出售方,短期內的業績增長真的會如此強勁嗎?
標的資產估值“泡沫化”容易導致利益輸送與損害其他股東權益現象的發生,像百潤股份擬以21倍溢價55.63億元的金額收購大股東的資產,難免有“瓜田李下”之嫌。而并購資產業績承諾的“泡沫化”則容易引起糾紛,金利科技收購宇瀚光電即是最好的例證。由于業績承諾不達標,當初的交易對手康銓(上海)不配合履行補償承諾,該事最終鬧上了法庭。其實,即使那些夸大盈利能力的資產出售方對上市公司進行了補償,仍然是個中利益最大竊取者。畢竟,通過“躋身”于資本市場,其資產實現“證券化”后,獲得了極大的升值,將來的套現將使其獲得巨額利益。
此外,并購重組借殼“泡沫化”同樣須注意。在上市公司借殼上市標準由“趨同”提升為“等同”后,通過精心設計方案規避借殼風險的不乏其例。如泰亞股份的資產重組方案為擬置換與發行股份收購歡瑞世紀100%股權,最終變身為一家影視公司。然而,其通過股份轉讓、資產置換、定增發行股份以及資產置出等操作,最終上市公司以8.4億元的總資產規?!把b入”估值高達27.38億元的歡瑞世紀,卻成功規避了借殼。雖然泰亞股份的資產重組最終泡湯,但該方案充滿“泡沫”卻是不爭的事實。
并購重組“泡沫化”的危害性自不待言,重要的是,監管部門既要對此高度重視,也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范。特別是,對于其中的違規行為,一定要做到“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