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說某人是文藝青年,主要用于形容某種特質,帶調侃意味,而非對其社會角色的正規描述。但當小資、有情調、小清新、民謠這些都納入“文藝青年”范疇時,作為企業家出身的一枚標簽,它卻遠比IT男模糊,也因此更具開放性。
當然,這些詞匯似乎很難和生意、商業聯系起來。盡管企業家也不那么喜歡公眾把自己歸類為“文藝范兒”,但如果沒有用文學藝術點燃過靈魂的經歷,他們的商業才能或許不會展現得那么睿智給力。
劍走偏鋒也要與眾不同
一個公司像一個人一樣,有生老病死。運氣好的,有像亞歷山大那樣,32歲就已經征服了所有的已知世界,也有像姜太公那樣,80歲了還在釣一條不知道到底存不存在的大魚。有一路生龍活虎的,也有從小病怏怏但成年后成為龍精虎猛的漢子的。當然,也有半道夭折的。這是前土豆網創始人王微在一次年會上,講述對公司未來的態度,感覺上消極、無奈。
故此,有人認為王微有點自我,有點個性,也有點固執,像文藝青年,像旅行者,像思考者,唯獨不像錙銖必較的商人。
其實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些并不是真正的王微,他骨子里從來都渴望著冒險和刺激,血液里的不安分因子總讓他不斷地前行,不斷地“追光”。
早在20歲時,王微就完成了第一部小說《等待夏天》并在著名的文學期刊《收獲》上發表。這部小說中的“我”喜歡旅行、冒險和其他遙遠的追求,不知滿足,無法安定,而“我”性感而美麗的女友,太了解這種不安定,而選擇離開,嫁作他人婦。許多人將小說《等待夏天》里的“我”認為是他本人的投射。在2011年7月,當時正要推動公司上市的王微,自己做了一個話劇《大院》。這部話劇隨即被業內贊為是“一個商業精英對社會做的觀察和思考。”
這就是“文藝范兒”的王微,做任何事情從來都是與眾不同的。無論是寫話劇還是做企業,都抱著同樣的一個夢想——做出一件完美的、與眾不同的產品。
如果一個有魅力的企業家有自己別樣的文化氣質,它不是以掛在墻上之類的形式彰顯自己的存在,而是如空氣一般,不可知也不可缺地充滿這個企業;無論是誰,身處其中不由自主地呼吸其間,成為一種習慣融入自身。
2014年2月10日,《好萊塢報道》說,百度CEO李彥宏投資了一個新電影制作創業公司,這家公司由韓國制片人Jeongjung Kim(金正中)和中國制片人Gary Zhang一同運營。他們的首部作品是根據《西游記》改編的3D動畫電影《悟空》,這個公司也旨在將此片打造成亞洲有史以來最浩大的動畫電影項目之一。這個智慧出眾的技術天才,怎么突然玩起文化呢?他不是被“文藝范兒”了,他一直就是。
在創立百度公司之前,李彥宏曾經出版過一本用章回體小說《硅谷商戰》,書中他從文化層面探索了硅谷的成功之路。而“百度”這個名字,也是李彥宏從辛棄疾的《青玉案》中獲取靈感,取了一個代表中國文化的名字。
事實上,李彥宏本身就是一個學者型企業家。帥氣的長相加上儒雅謙和的性格,給人親和感。他不像傳統的文藝青年或張揚或嫵媚,更像社會的觀察家。無論在公共社交圈還是平時的運動中,他更多用沉默不語和身體力行來表達著與眾不同。
反彈琵琶也要霸氣十足
有人說喬布斯用藝術創造科學,皮克斯用科學創造藝術。此話不假。全球首部3D動畫《玩具總動員》,就是喬布斯賦予皮克斯蘋果魔法造就的杰作。擁有它,就如同擁有一種象征資源。
做動畫的喬布斯也非常推崇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強調產品的美感,他認為只有和藝術結合的科技才是完美的。就像他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還特意提到自己在Reed大學學習美術字的經歷:“Reed大學在那時提供也許是全美最好的美術字課程……因為我退學了,不必去上正規的課程,所以我決定去參加這個課程,去學學怎樣寫出漂亮的美術字。我學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體,我學會了怎么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白間距, 還有怎么樣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樣。那種美好、歷史感和藝術精妙,是科學永遠不能捕捉到的,我發現那實在是太迷人了。”
某種程度上,喬布斯為皮克斯注入了一股強大的能量。同蘋果公司一樣,皮克斯里盡是一群盲目樂觀的電腦迷。但在喬布斯近乎苛刻的管理下,皮克斯也如蘋果一樣有了自己的目標和定位。
有時“文青”對一些東西尤其敏感,別人麻木的東西,在他心底可能引發一陣騷動。商家如果顯得太弱智或太假,會被“文青”輕視和拋棄。而當文化影響力出來了,用戶中不乏文化精英的“死忠粉”時,商家走向成功就成了一種必然。
“最近幾年里,我一直都在做出一些個人挑戰——去學習這個世界,擴展自己的興趣,教導自己更加偉大的規則。我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建立Facebook,所以這些個人挑戰是我不會簡簡單單有機會能做的,如果我不付出時間的話。”
這位喜歡柏拉圖和《安德的游戲》的馬克?扎克伯格,出生在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曾經就讀于美國最好的高中:菲利普埃克塞特學校。他在那里學習拉丁語,并成為古典文學愛好者。扎克伯格十分喜歡《埃涅伊德》,他清楚地記得特洛伊勇士埃涅阿斯對于建立自己城市的欲望和追尋,甚至能背誦其中的一些句子:“時間無所邊界,偉大沒有盡頭。”“財富眷顧勇者。帝國沒有界限。”
他的朋友和家人說,扎克伯格一直對經典史書有特別的喜好。“那是他的一部分。很小的時候,他就對‘建立帝國’這種事情感興趣。”比如最早的Facebook網站,每個頁面的底部都有一行小字體的宣傳詞:“馬克?扎克伯格出品。”在介紹服務的網頁上,他的名字下面總會羅列著這樣的稱呼:“創立者、主宰者、指揮官與全州公敵。”
“卷曲的頭發貼著頭皮,鼻梁高高挺起,綠色的瞳孔如海洋,深不可測,臉上的點點雀斑是提示著年齡的符號。他正睜大眼睛盯著你,就好像你的額頭上爬著一只大蜘蛛。”《時代》雜志評價道。
大多數卓越的“技術控”掌舵人通常并非文藝青年。他們不是抱持高姿態、為理想而戰的斗士,更不是那種假裝文藝的屌絲。所以,有時候即便是自己、自己的公司有更多貼著時尚、先鋒、跳躍、夢想這些文藝標簽出現了,他們也對此依然不屑一顧。相反,他們會像雄獅一樣,沉著、理性、有條不紊地注視著前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