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生代溝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一些學校出現了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課堂氛圍反而不如年輕教師的狀況。這種狀況形成的原因是時代的變遷,學生與教師已經產生了代溝。師生代溝的存在讓教師與學生對于課堂有了不同的認識進而影響了課堂氛圍。要想避免這種狀況的產生,就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加強教師、學生、學校之間的溝通。
[關鍵詞]師生代溝;課堂教學;高雄大學
師生代溝,是指因為身份角色、年齡階段、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等的不同,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行動方式、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問題的角度。從教師課堂評價的概念中可以發現,課堂評價的各方面要求都指向教師對學生能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能夠得到正確的信息,進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
一、師生代溝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案例分析
在高雄大學研究期間,筆者發現在年輕教師的課堂中,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相對更為積極,同時與教師的互動性上明顯高于老年教師。年老教師的課堂則顯得相對沉悶,而且課堂上不聽課的同學數量比例明顯偏多。在一門企業倫理課堂中,其對比更為明顯。這一門課的前半學期由年輕教師進行授課,后半學期由年老教師進行授課,其課程內容相差不大,但是課堂中的氛圍卻有很大區別。通過觀察發現,越是年輕的教師,授課方式更為多樣與先進,會借助如今各種不同的咨訊。如電影、分組報告、PPT等等,而年紀較大的教師則更多地使用黑板、書籍以及打印資料。在語言上,年輕教師用語更為接近同學,而年老教師則顯得過于學術。在對待學生上,年輕教師顯得更加隨意,而年老教師則更加正式。
A老師(年輕教師)
學生們普遍認為,A老師課堂很有趣,教學效果多樣,會通過不同方式達到教學效果,課堂上氣氛很輕松,學生很喜歡這位老師。學生認為A老師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樣,沒有太多的拘束感。但是,其課堂上教學內容的擴充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B老師(中年教師)
學生們普遍認為,B老師的課堂效果很好,氣氛也很好,主要原因是B老師為人風趣,上課形式多樣,同時會有很多現實的問題引人思考,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同時老師會補充很多現實生活中的東西進入課堂,讓所學與生活聯系緊密,能夠讓學生有很大收獲。
C老師(年老教師)
學生們認為,C老師做事教學非常認真,但是教學過于死板,教學就是完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習中不能取得良好效果,課堂氛圍也不理想,幾乎沒有師生互動。
C老師認為,如今課堂效果大不如前,主要原因在于,學生不如從前學生刻苦努力,在課堂上也不愿意認真聽課,這就導致了教學效果有所下降。當問到對于多樣教學方式的采用時,C老師也認為如PPT、電影等現今輔助教學工具,對于課堂的影響并不大,而且,傳統的黑板板書已經足夠,新工具的介入很難改變課堂現狀,主要還是學生個人。
D老師(年老教師)
學生對于D老師的課堂反饋認為,D老師課堂效果很好,主要因為D老師為人十分和善,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課堂上,老師對于問題的講解會顧及到大多數學生的反映,而且課后積極和學生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態,因此,和學生課堂交流起來也很順暢,同時在教學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能夠為學生普及全方面的知識。
二、師生代溝在課堂教學效果中表現出的問題和原因
1.教師方面。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若是教師出現問題,課堂教學效果必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在師生代溝的問題中,教師在其中表現出很多需要克服的問題。首先,教師需要與時俱進,這里的與時俱進并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換代,更是思想觀念對新時代的接受。變化總是會產生反對,時代在變化,作為教師也難免受到時代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一味抗拒,不接受不理解,就很容易產生師生間的代溝。其次,教師應該更注重師生間的交流,師生之間,兩者處于不同的角色,存在距離是很自然的事情。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如果能夠多引導學生,與學生交流,就能夠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然而,若是長期處于單純教學過程,師生的距離也會拉大,師生代溝就容易產生。最后,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不斷成長,所謂言傳身教,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感染學生,師生之間也容易形成默契,減小師生之間的距離。
2.學生方面。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的互動活動,再好的教師,如果沒有學生的配合都是沒有效果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師生代溝對于課堂效果的影響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首先,學生應該盡可能配合教師。師生之間的距離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教師要適應學生,學生更要去配合老師,有時教師的教學可能不適合自己,但是也應該盡最大努力配合教師,這樣課堂教學才會有好的效果,教師在看到學生的配合后也容易和學生產生良好關系,消除師生代溝。其次,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反饋。教師和學生交流,學生更要主動向教師反饋,如果課后學生能夠向教師主動反饋上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在下節課中有所改變,隨著一點點的改變,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好轉。
3.師生交流機制方面。通過上述內容發現,師生代溝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最重要的中間環節就是師生的交流溝通。交流溝通可以說是影響師生代溝存在,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中心要素。缺乏溝通,矛盾自然會產生。因此,加強外在的溝通機制顯得十分重要。學校應該通過規定,為師生營造課外接觸機會。
三、師生代溝對于課堂教學效果影響的解決方法建議
基于上述訪談所得,不難發現年紀的差異容易產生這種師生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因此,對于這種現象,可以概述為師生代溝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了影響。對于這種情況,筆者認為采用如下方式能夠起到改善作用。
1.加強學生反饋觀念。對于很多學生,教師是處于高高在上的一個角色,很多學生不愿或不敢與教師有過多的交流,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的見解不能及時反饋到教師的耳中,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容易形成師生代溝,因此,加強學生反饋觀念,是十分重要的。學校和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反饋予以重視,同時鼓勵學生向教師反饋自己的想法,供教師選擇。例如,在班級每周進行學生對教師意見的收集或輔導員多和學生接觸,收集學生的見解。這種做法對于縮小師生代溝,定會有很大幫助。
2.加強教師的培訓。對于教師培訓,各所學校都已經有所關注,也是各所學校提升自己教師隊伍能力的重要方式。一般來說,教師的教育分為職前教育、入職教育和教師發展三個階段,普遍都是新教師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從師生代溝對教師教學的影響方面來看,筆者認為,在某個時期,當教師進入一定階段時,應該有一個反向學習的過程,即在教學過程中,向青年教師學習,也許青年教師并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他們在對于學生的了解互動方面卻存在天然優勢,如果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能夠通過學習,找到這些特質,并運用到自身的課堂之中,相信對于教學效果定能有所提升。
3.強化師生間的交流。課堂教學要能夠有所進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得師生之間信息的統一性。最為直接的辦法就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但是要想做到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師生間的交流是一個雙向的互動,只有一方行動很難產生良好的溝通,這就需要雙方都拿出自己的誠意各自讓步。教師應該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學生身上,這是一個主觀性行為,在這背后,需要學校采取鼓勵的政策,加強師德建設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環。如高雄大學采取導師宴制度,即每學年,學校都會有經費給予教師,讓教師請學生吃飯,這一舉措正是一種外在創造的師生接觸機會。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