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避免說假話、空話、套話”,這是新課改對高中作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嘗試以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易于形成情感積淀,以教學中的文化熏陶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作文中抒發真情實感。
[關鍵詞]新課改;作文;真情實感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多是講解作文的結構、思路和寫作技巧,卻忽略了作文最本質的內容,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在寫作中空話連篇、虛情假意,甚至是擺出了高中生本不應該具有的老氣橫秋的莊嚴架子。真情實感被遺棄在了大家看不到的角落?,F如今,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避免說假話、空話、套話”,成為新課改對高中作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學生要在寫作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以情感的積淀
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來講,教師要協調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既要做學生的知識導師,更要跟學生打成一片,形成亦師亦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此外,教學過程中民主的教學氛圍亦是必不可少,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以親切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在促進教學相長的同時,給學生以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這樣一來,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也就能夠給學生以情感的積淀,讓他們更多地放飛心靈,更真切地進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把學生的心靈打開了,才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形成體驗—積累—再體驗—再積累的良性循環,從而能夠在寫作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提高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
二、教學中的文化熏陶,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很多關于我國悠久的文明、燦爛的文化、豐滿的人物形象的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安排教學進度,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撥動學生的情感脈搏,使學生在寫作中敘述事件、表達情感時能夠有多角度、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如李清照的溫婉豪氣、陸游的濃郁冷峭、杜甫的沉郁頓挫,古代文人寄寓于明月、霜露、杜鵑的鄉愁,以陽光、春天、燕語、鶯啼來表達的希望,用梅、蘭、竹、菊來體現氣節等,這些被傳承下來的古典文化,韻味十足,不僅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表達情感,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如果能夠以傳統文化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求,那么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就能夠擷取一些精華來表達自己的感悟和見解,增強情感體驗。
三、利用現有教材創設條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語文中的情感教育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能夠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有利于形成內在感悟,以致內心充盈,在寫作中自然流諸筆端。首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來進行情感教育的學習資源,如信陵君在救趙時展現出的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屈原讓人嘆惋的愛國情懷,司馬遷催人奮進的隱忍等。其次,教師要實施語文生活化教學,以便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素材積累,如鮮活生動的新聞圖片、富有獨特魅力的大自然等。最后,教師還應注意在備課時廣泛搜集能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素材,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的同時,形成自己的獨特認知。這些情感教育的內容,日積月累下來也就在學生心中形成了情感素材庫,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便可以信手拈來,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以優秀作文為典范,拓展學生抒發真情實感的寫作思維
學生的寫作大都基于自己的生活閱歷、情感體驗和個性理解,他們在寫作中通過人物、事件和場景來表現的內容,大都能夠在班級內形成共鳴。為此,教師在進行作文評價時,不僅要讓學生參與其中,即讓學生互評、自評等,而且還要選擇一些優秀的作文在學生中間傳閱,以便學生吸取別人在寫作上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在給予學生以成功、愉悅感的同時,也激發學生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情。在互評作文和欣賞典范作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借鑒的眼光來審視,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展寫作思維,提高在寫作中抒發真情實感的能力。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