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程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關鍵的一環,教師重點要講究預習、練習、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與練;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一、抓好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要指導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怎樣預習。尤其是三年級同學,他們剛開始學習預習,不知道如何進行,教師可以教授他們“六讀”預習法,引導他們預習。即: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二讀,邊讀邊圈出生詞。三讀,給兩種生字加拼音并組詞。四讀,標出自然段序號,并畫出寫得好的句子。五讀,大聲讀給家長聽。做到不加字,不減字。六讀,質疑,包括不懂的詞語、句子或者問題。
二、注重精講和精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其核心都在課堂。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內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呢?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精講和精練。
“精講”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最精煉的語言和盡可能少的時間,完成傳授知識及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所需的講解。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1)認真鉆研教材,吃透各部分知識間、各學段知識間的聯系。(2)有創造性地備課,特別是備學生,不做教案、教參的奴隸;切實把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經驗和舊知識緊密聯系;要重視新知識的形成過程;盡可能準確預測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時遇到的困難和容易出現的錯誤,并制定相應對策;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定層次和梯度的施教方案;發揮“小結”的“點睛”作用,強調重點內容,指出難點的解決方案。只有把握好以上幾點,教師才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做到真正的精講。
精煉就是就本節課是教學重、難點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以此來檢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鞏固所學內容。所謂精練體現在:(1)教師對作業量必須進行精心編制和挑選,增強知識針對性。為了面向全體,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量和難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使不同學生在練習中都能得到更有效地發展。(2)要做到作業在課內完成,做到講練結合。知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及時得到訂正,問題及時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學生的及時理解、掌握和鞏固。(3)教師要及時批改,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從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中隨時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探究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導法,妙在得法。”這就是說,教學的法則、規律是比較穩定的,而教學的具體方法是變化不定的。
1. 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方法選用得當就能實現教學目的,就能提高課堂效率。如《灰雀》一課的教學突出以“愛”的情感為主線索,憑借列寧愛鳥、愛孩子的故事,喚起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真愛。所以在課文第二段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以讀導情、以議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使師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使愛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根據教師本人的風格選擇教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任何教學活動總是與教學對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對象,采取的教學方法也就不同。
2. 在探究教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法指導
學法,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方法。一個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師對學生有意識地指導,傳授學習方法,使之達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習而得之,終生受益。方法得當,就會提高學習效率。”可見,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靈活、客觀地進行學法指導,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