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自主作業的設計過程中要“反客為主”,要讓小學生成為數學作業設計的主體。學生應通過自主設計作業的形式和自主設計作業的類型,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另外教師應通過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作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作業;設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業都是由教師單獨設定的。在班級授課制下,由教師設定數學作業在作業標準和作業內容上具有統一性,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顧到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這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相違背的。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載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自主型的數學作業系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設計作業的機會,要讓小學生成為數學作業設計的主體。
一、小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形式
1.學生為自己設計作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實際學習情況,自行設計適合自己需求的作業的內容、數量、難度等,并按計劃完成作業。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避免無效的勞動,在作業中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知識的薄弱點,使作業真正成為對學生的補償性教育環節,而非完成任務的過程。同時,這也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深入了解,豐富知識內容,拓寬知識面,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和發現知識的喜悅。
2.學生間互相設計作業。幾位學生之間或各學習小組之間彼此給對方設計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有挑戰性的作業,彼此按要求完成作業后再與作業設計者共同批改、評價和探討。這樣的作業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展示和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3.學生為教師設計作業。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活動,學生也可以為教師設計一些自己認為有挑戰性的作業,要求教師予以解答。這樣的作業設計必定會經過學生的認真思考,而這一思考過程也是學生深入挖掘教材知識的過程和知識重組、再生的過程,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類型
1.根據確切的知識點設計的作業。指教師對作業所指向的知識點作出規定,學生針對這一知識點自主設計作業形式,選擇合適的作業完成方式和作業成果展示方式。
2.自選知識點設計的作業。對知識點不加以限制,讓學生根據知識內容和自己對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自由選擇知識點,設計合適的題型,并要求學生必須提供答案。
3.根據質疑點設計的作業。學生把在學習過程中萌生的新想法、新見解乃至質疑點以作業形式陳述出來,和教師共同探討。雖然學生的新見解不一定正確,但是這種作業具有較高的創新性質,對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作業
1.運用多種意義符號。布滿“×”號的作業難免會對學生造成打擊,千篇一律的“√”也難免會使學生感到厭倦,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比較適當的符號來代替對錯號,比如用“?”代表讓學生再次思考,使學生拿到作業本引起注意,啟發他們認真思考,找出錯誤的原因。作業完成得比較好或有進步的時候用多種符號代替,比如用一張笑臉、一面紅旗或一個豎起的大拇指等充滿童趣的印章代替簡單的“優”“良”“進步”等。有了這樣有趣的呈現形式,可以想象學生對作業的反饋都是充滿期待的。
2.使用多種色彩。作業評價時,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用不同的顏色給學生不同的機會。例如,用紅筆贊美、用鉛筆提示、用藍筆警示。用紅色為學生寫上肯定、贊美的評語,以激勵學生繼續努力。用鉛筆在錯誤較多的作業上注出錯在哪、如何解題等提示,給學生提供修正作業的機會。學生可以按照提示,擦去錯誤的題目,補上正確的做法。這就避免了學生不好意思給同學看、不敢給家長看的尷尬,避免了他們為此而逃避、隱藏作業的消極做法。用藍色批語對學生做出警示,用以提醒那些多次犯同樣錯誤的學生,希望他能以此為戒,下不為例。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型作業的設計和實施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作業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