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的細節,關乎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內涵,切實掌握第一手學情,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細節問題,進而有效解決,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關鍵詞]細節;數學;作用;培養
細節是課堂教學中細微問題的出現與解決,誠然,解決恰當,不但不會耽誤課堂主體教學,而且會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面對課堂實際教學中的細節,教師應努力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綻放出思維火花,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一、常見細節問題
一是學生作業習慣。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作業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而教師在批閱或檢測過程中更多的是重視學生作業的結果正誤,而對作業格式和作業習慣關注得比較少,以致造成部分學生馬虎,缺乏耐心,作業過程粗糙,甚至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二是錯題的批閱符號。學生的錯題需要訂正,對訂正符號的要求本來也屬作業格式,但對作業批閱符號的要求大多教師注意不到位,導致學生作業習慣不好。
三是學生上課聽講的狀態不好。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的優劣。恰恰在這方面,大多數教師只關注了大部分學習方面有優勢的學生,而對于學困生的關注不夠,進而造成越是學困,越是不能進入學習狀態的不良局面。
二、關注細節,提升質量
面對上述問題,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多渠道多層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進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一)悉心傾聽,感知細節
學會傾聽是教師發現問題,研判問題的關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俯下身子,認真聆聽:一是聆聽學生表達的大致過程,從總體上把握發言的要點;二是聆聽學生解答問題的思維策略和采用的思考方法,進而感知學生思維發展的脈絡,為問題的解決掌握第一手有效材料。
(二)研究教材,把握細節
細節的設計緣于教師對教材、學生和環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于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是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創設。如在教學“循環小數”一節時,在課堂教學伊始進行了巧妙設計,首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講了兩遍后,我便問學生:“這個故事你們能接下去講嗎?”“能!”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學生興趣盎然地講了起來。于是筆者便趁機發問:“這個故事能講完嗎?為什么?”學生便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不能講完的原因,由此進入“循環小數”的教學,過渡自然,學生易于理解,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循環”的含義。
(三)深入心靈,捕捉細節
教學細節的出現與處理,可遇而不可預設,需要教師慧眼發現,抓住轉瞬即逝的教學行為細節,并進而突破,從而創造精彩互動的課堂。當學生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遇到困難的時候,其自然而然會表現出疑惑的神情,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就一定會發現學生的變化,這時候,教師不要急于進行下一個環節,而是在學生困惑的地方停頓下來,讓困惑的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可讓學會的同學講給他聽,如果學生不能講述清楚,教師可以進一步補充,這樣就能讓全體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起飛。
(四)發散思維,延伸細節
《新課程標準》明確將“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問題意識”列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由此可見,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細節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是引導數學教學縱深發展的必然。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很多,只要教師用于發現,抓住細節問題所呈現的問題內涵,深入挖掘,認真解決,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并從中獲得課堂教學知識所強調的基本能力,進而促進數學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