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美術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興趣、想象力、擴散思維等能力,并積極讓學生參與課外鍛煉,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真正引導學生走進藝術殿堂。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學;創造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確實,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民族教育事業面臨的重要課題。那么,美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強烈的創造意識是前提
牛頓之所以發現萬有引力,琴納之所以研發出牛痘疫苗,都是因為他們具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雖然歷經失敗,但最終取得了成功。可見,培養學生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欲望,這是促使他們創造能力形成的前提。如筆者引導學生欣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新石器晚期的青銅器時,讓學生了解到,這是五千年以前我們祖先的生活用具,在那么早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鑄造出這些精美的器皿,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審美創造和聰明才智。學生觀賞后,個個驚嘆不已,一種強烈的的不甘落后的創造欲望已在他們心中深深扎根了。
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基礎
心理學認為,興趣能高度凝聚人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人們從事創造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人的創造性思維大大活躍。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內容因素,另一方面是非內容因素。從內容因素考慮,要盡量使教學內容與學生過去的經驗或已有的知識產生聯系,建立溝通新舊知識的橋梁,讓學生與新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三、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騰飛的翅膀
科學往往是從想象開始的,愛因斯坦深有體會地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教師要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造力,就要認真思考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培養、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時,可先描述奴隸社會用青銅器祭祀的場面:用青銅大鼎煮著三牲,巫師在禱告,奴隸和戰俘被殘殺,青煙繚繞,哀號盈耳,渲染那種威嚴、沉重的氣氛,再將《龍虎尊》等圖片映在屏幕上,指導學生欣賞,學生通過聯想、想象,就能感悟到《龍虎尊》等青銅器的“獰厲美”。思維空間使藝術形象表面不存在的現象,變成欣賞者內在的存在,使美術欣賞成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四、培養學生極佳的擴散思維是核心
擴散思維是指不被已經確定的方式、方法、規劃和范圍等的約束,從僅有的信息中盡可能地擴展下去,盡可能多地聯想,從而求得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設想的一種思維形式。在基本功訓練中筆者及時發現學生創造性的萌芽,并有意識地加以培育。如色彩寫生中,面對同一組靜物,有的同學畫得樸實,有的畫得流暢,有的則充滿裝飾味,我們就不應強求一致,而要尊重他們的主觀感受,讓其發展自己的個性。還可在寫生中尋找變異的思維,如擺在那里的靜物,要求學生想象成不同的幾種構圖,在理解結構的基礎上描繪出改變光線角度后的效果,用增添法在畫面上加上實物中沒有的內容,改變畫面色調,用觀察記憶法默寫物象等。這些練習,可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并提高對繪畫藝術的理解。
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鍛煉是保證
“功夫在詩外”,光靠課內的學習還遠遠達不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而大量的課外鍛煉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他們的創造力得以培養和提高的重要保證。“工藝美術”的明顯特征是實用,它把繪畫、書法的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充分享受學以致用的創造樂趣。比如,學了美術字,如何用美術字的知識制作廣告印字條幅、立體字招牌;學了板報設計,如何用于班級墻報、櫥窗、校刊排版……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鍛煉技能技巧,培養思維創造力。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