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境是由情境引起的,而音樂作為最具感染力的藝術種類有其自身的特點。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景,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歌曲,用和諧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實現以情動人的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的教學活動中,并要求學生通過音樂來抒發內心的感情。
[關鍵詞]音樂教學;情感教育;策略
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形式之一。情感教育是注重人性化,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課改背景下,更加要求教師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對中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情境設計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學過程應該是完整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例如,在上《中國民歌》一課時,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的:第一步,課前收集資料,學生以研究小組為單位進行有關民歌的調查,準備好材料,設計好講稿,確定好講解和操作的人選,將材料帶進課堂;第二步,辨別民歌,聆聽教師用電子琴示范表演的民歌,回答民歌的歌名;第三步,民歌知識學習,由教師介紹民歌的起源、類型等,并結合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領略到不同民族的民歌,滲透民歌的基本知識,拓寬民歌欣賞視野。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松、愉快的氛圍,創設良好的師生互動,對于課堂教學中的突發情況,可以讓學生唱完,并借題發揮,說出這首歌曲的特點以及與其他歌的不同,再自然而然地引入其他歌的特征。
二、避免單調隨意,突出設計別致
藝術源于生活,音樂源于生活。教材所選用的音樂常常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但在音樂教學內容安排上,有時難免顯得過于單調和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在學習此類內容時往往會提不起精神,有些學生甚至聽不下去,使得學習過程很被動。在教學時,筆者也感到有時按計劃教教材上的內容,學生就會提出:“老師,又教這么老的歌曲,可以換首歌曲嗎?”這時先不要批評學生,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學這首歌曲?”學生之間的認知不同,討論很激烈:“學習老歌曲讓我們知道中國的歷史?!薄翱梢詫W習老一輩的精神?!薄皩W好了這些歌曲,對學習別的歌曲有幫助?!睂W生七嘴八舌的議論,觸動了一些不理解老歌意義的學生,他們這樣討論的結果比教師再怎么講的作用都要大。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用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促進學生與周圍的自然、社會進行內在整合,體驗音樂藝術的魅力,享受音樂表現的樂趣。
三、提高音樂鑒賞,落實育人功能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音樂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對于培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都有積極的作用。由于音樂教學的內容相對于其他學科更具有一定的時代感和時尚性,更何況現在的學生生活在高度信息化背景下,音樂課就更要體現時尚性、時代性。如果還在死啃現有的教材,不能靈活地運用一些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意識和教學技能,勢必會使本來已經呆板的教學走入死胡同。
聶耳說過“音樂是社會的產物”,許多音樂具有強烈時代感,一首好歌曲就是一段歷史的縮影。如教唱《七子之歌》時,筆者先讓學生品讀和鑒賞歌曲,之后再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再適時介紹“一國兩制”的內容,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把思想性寓于音樂藝術美的情感、形象之中??傊?,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融入當今多元化的音樂,使音樂課更時尚,更有時代性,更有美感。音樂課成了好的聽覺藝術,學生自然就會喜歡上音樂課了,自然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更能提升其情感態度價值觀。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