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國防教育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它對幫助大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國防教育;愛國主義
國防教育與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門必修課,卻未能在當代大學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此,筆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簡要談一談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
一、幫助大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
國防教育是涵蓋了天文地理,內政外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系列知識的一個教育系統,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因此,讓中國當代大學生去學習、掌握和運用國防知識,了解國防科學技術,不僅可以開闊大學生的視野,更能極大地豐富大學生的知識結構。
國防教育與文體、德育等教育相比,有聯系也有區別。就國防教育而言,具體的是將軍事訓練、軍事理論課程以及國防知識演講、比賽等等軍體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多元化教育。國防教育的這種多元化,在德智體美勞多個方面為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起到關鍵的作用。
國防科技普遍反應了國家最新最尖端的科技水平。因此,學習現代軍事理論知識,對于當代中國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去身臨其境地感受國家科技前沿的機會。同時,由于國防科技包羅萬象,大學生可以很容易在其中找到他們專業的影子。所以這樣一來,大學生們對于自己專業知識的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從愛國角度出發,這樣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勇于向困難挑戰,勇于攀登科學的高峰。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最新最尖端的科技一般首先應用于國防軍事領域,反過來,軍事競爭可以極大地促進相關領域科技的發展。在高校開展的國防教育是以軍事教育為核心的一項綜合性多科性的教育,其主要形式是開設軍事理論課、進行軍事訓練和組織各種軍體課程。國防教育是把書本的理論知識和具體的實踐能力緊密地結合的教育,對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增長他們的知識才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軍事技能訓練不僅能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和品質,還能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端正他們的精神面貌。進入大學之前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使得當代大學生長期處于腦力勞動狀態,并且心理壓力巨大。因此,他們普遍存在視力不好、身體素質低下以及心理素質脆弱等問題。高校的軍事訓練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素來以嚴格著稱。這種軍事訓練對于剛剛走出家門的大學生來說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這種軍事訓練可以很好地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他們的組織和紀律觀念以及集體榮譽感,也可以為他們的大學生活甚至將來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國防教育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很有幫助。國防教育中軍事訓練的生活會讓當代嬌生慣養的大學生們受到各種約束,包括紀律、動作、操作規程以及行為規范等等。這種種約束都會使大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受,讓他們獲得在其他任何生活實踐中所不能得到的東西。“站起來就別趴下”“流血流汗不流淚”等軍訓教官常用的話語,其實都體現了他們對這代青年學生的期望和要求。除此之外,在和部隊教官的朝夕相處中,大學生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軍人從來都是在生死關頭挺身而出,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不計較個人安危和得失。學習軍人身上的這些良好品質可以在幫助學生們克服心理脆弱這一問題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普遍愛學習,積極上進,自主意識強烈,但也有一些突出的弱點,那就是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觀念和協作精神。高校國防教育無論在教育內容還是組織形式,無論是實施教育的環境條件還是方法措施,如平時艱苦的野外訓練、嚴格的集體生活、標準的內務管理以及經常性的評比競賽等,都將對大學生樹立高度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協作精神等起到示范、引導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軍訓中,大學生通過隊列、正步、軍體拳等項目訓練,特別是在訓練中連與連之間的拉歌比賽,使同學們進一步增強了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另外,除課堂上的國防知識教學之外,高校還開展一系列靈活多樣的國防教育課外活動。這些活動很好地把國防知識與文體活動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言,國防教育無疑是一個好內容、好方法。它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先進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當代大學生已經少有的英雄主義思想,而且可以促進他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讓他們在軍事理論課程中熟悉當代的戰爭與謀略,學習如何去領導一支部隊以及相應需要的領導藝術。國防教育還可以給當代大學生提供機會,使其從戰略高度去觀察、分析、設計和處理問題,培養他們的大局觀。除此之外,嚴格的軍事訓練可以使大學生養成正規、嚴格、慎獨、科學的生活習慣,為他們以后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高等學校進行國防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養中國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精神、民族責任心以及革命主義精神。作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不管它想要振興還是強大,都需要相應的精神去把人們的力量凝聚起來,去克服困難,戰勝險阻,最終達到偉大的目標。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克服了重重困難,達到了一些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人民的民族責任感非常強烈。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強大的精神力量,它鑄造了中華民族國防意識的牢固基石。
高校國防教育基本做到了通過多媒體設備和教育手段,將軍事理論和軍事訓練結合起來。這種方法,不僅增強大學生對于我國國防的一些感性認識,更向大學生們提供了最新最尖端的國防科技咨詢,使他們在暢游奇妙的科學世界的同時也在心中燃起濃濃的愛國熱情。
把國防教育和現場活動結合起來這種教學形式具有現實感強、對學生的感官沖擊力大等特點。因此,實地教育是進行國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形式。具體而言,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觀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科技館、文化歷史長廊等。
愛國主義精神是國防教育活動的基礎,是社會進步的指路明燈。愛國主義是民族之魂,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充滿著對國家對民族強烈而深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古人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無一不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傳統。當今世界,國際生存競爭日趨激烈,一個國家要想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對國民的愛國主義教育。
當代大學生是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有許多大學生走進部隊,走進國防建設的行列。只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價值觀的國防教育,才能最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大化地促進他們對國防教育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使他們積極履行自身的責任,為祖國的國防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趙月新,徐維.淺論在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和實現途徑[J].經濟研究導刊,2008.
[2]田 申.淺議建筑類院高職院校開展國防教育的對策[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2.
[3]王 一.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探究[J].華章,2008.
[4]葉德季.基礎教育階段國防教育現狀及重建策略探究[J].素質教育大參考,2010.
[5]劉玉芳,徐建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國防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