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文化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外在條件,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助推器。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內容,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校園文化;學生;健康人格;方式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它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約束學生的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包括校園建筑、教學設施、綠化美化、自然景觀、人文環境等。校園建筑布局合理、裝飾大方、顏色和諧統一,會讓學生身心愉悅。教學設施完善、設備精良,會讓校園生活更精彩。校園內的標志性雕塑、假山噴泉、亭臺樓榭、名人雕像,會給學生美的享受。繁花點點、綠草茵茵,無時無刻不觸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并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積極的心態。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會體驗到一種輕松、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校園物質文化環境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時刻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它給學生帶來“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影響。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高層次,它體現著一個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整體素質,其功能在于培養學生的理想品格。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主要包括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師生人際關系等。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它代表著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沉淀,更是一種面向社會的精神標志。校風是學校精神的體現,良好的校風對學生有巨大的感染熏陶作用。教風是教師的德與才的統一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所學校的精神旗幟,對學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勵和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夠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嚴謹求實的精神品格。學風是學生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好的學風能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形成同學間團結友愛、相互尊重、互助合作的人際關系。
三、校園課堂文化建設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
課堂文化是指在長期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并為師生所自覺遵守和奉行的課堂精神, 是師生課堂教學互動方式的文化,是學校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理想的課堂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共處、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會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學生,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中必須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教師不要以權威自居,居高臨下,要從單一的課堂領導者轉變為課堂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當學生有進步時,周圍的同學衷心地祝賀他;當學生表現不好時熱情地鼓勵他、幫助他;在課堂上還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四、校園活動文化建設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
活動是心理發展的基礎,人的心理品質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因為校園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中內容最豐富、方式最靈活、表現最直接的內容。通過活動為學生提供發現自己、鍛煉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如利用重大節慶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入學、畢業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增加學生愛校的情感;開展禮儀文化教育,教學生做一個“謙謙君子”;開展美文閱讀活動,讓學生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讀書人;組織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組織軍訓活動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頑強的性格。總之,一方面學生的心理品質提高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學生心理品質的提高又可以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責任編輯 唐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