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加快而日益顯示出其特殊的先進性,在農村初中現有條件下,教師要進行有效合作學習,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關鍵詞]合作學習;農村;語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資助、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方式逐步走進課堂教學實踐中,但也同時暴露出了諸多問題,教師應有效優化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一、基本認識
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相互討論,合作嘗試,發揮每個學生個人的優點。在協作中,學生之間互相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交互式的思維網絡,并通過嘗試練習,討論分析,進而取長補短,擴大眼界,開闊思維,產生一個難以想到的新思維、新思路、新方法。即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新”。
二、具體做法
針對農村學校學生實際,在實際教學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究。
1.強化朗讀,培養語感
語文課堂教學分單元教學,一個單元同屬一個類別,在教學中可通過類型教育達到單元訓練目的。比如對于閱讀類課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全班學生按照學情進行分類,每組選定一名組長,在小組內將課文分角色進行朗讀,通過組內朗讀競賽,選出優勝學員,然后讓優勝學員參與班級決賽。這樣一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對于學習內容信心倍增,學習過程中相互指導,相互幫助,很快就能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高效積極。
2.精心設計,共同研討
對于講讀課,可以運用共同研討課型進行教學。在學習新課文前,按學生成績優劣編成每組3-4人的學習小組,每組選出一個負責人,按預習討論情況,填寫“預習問題”本。上課前5分鐘,教師通覽學生記錄,了解學生發現問題情況,然后從中抽取較為集中的幾個問題來讓全班再次分組討論。每組推選一二名代表發言,其余同學幫助找資料,提意見,修改發言稿,全組積極協作以使本組代表有最出色的發揮。通過這種課型的教學,學生在組內合作中均能表現出色,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強烈的獲勝欲望。
3.組織活動,開拓延伸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閱讀和多角度理解,而課堂學習最能激發學生體驗的教學活動方式則是辯論。
三、幾點思考
1.合作學習可以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生的主人。”并明確說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對話關系。合作學習能夠讓絕大多數學生自發組織起來,進行合作學習,在完成學習內容的同時,獲得身心愉悅體驗。尤其是對于生活在相對封閉環境下的農村學生,他們平時獲取外界信息的機會比較少,加之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性不夠,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積極發言,并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因而,合作學習不但可以打破課堂的沉悶氣息,而且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語文素養的快速提升。
2.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因為,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形成良好生存品質的關鍵。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策略,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學習、討論,甚至競賽。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具有良好的激發作用。在學習中,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尊重與發展,每個人的思維都得到了論證與認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
3.合作學習能夠優化學習過程,實現資源共享
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學生積極互動,教師有效引導,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師生共同得到了成長,知識得到了相互補充,技能相互得到了提高,而且建立了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