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農村小學因環境影響,時常會忽略學生的閱讀教學。農村語文教師應分析當前農村學生的閱讀現狀,制定出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農村小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直接推動小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高。相對而言,農村學生的視野較窄,課外閱讀現狀更值得我們去關注。
一、當前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
1.學生缺泛閱讀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直接動力,只有當學生在頭腦中樹立強烈的閱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閱讀。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閱讀活動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農村小學生普遍對閱讀缺乏興趣,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稍微有點空閑時間,他們通常是看電視或者玩電子游戲,能夠主動閱讀的少之又少。
2.學生閱讀面過窄。農村小學幾乎沒有圖書館,學生想讀一本好書卻很難找到,導致學生閱讀量少,甚至嚴重不足,造成學生閱讀面過窄,教科書和作文選就是學生的全部讀物。學生藏書量少,內容單一。顯然,這完全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3.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陷入重考試、輕能力的誤區。一切圍繞考試轉,功利化的目標指向使得閱讀教學支離破碎、繁瑣見長,大大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原本生動、形象的語文教學變得沉悶,學生的主體精神與創新思維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另外,課堂閱讀教學依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不平等關系,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教師依然把學生視為一種對象去操縱、控制和灌輸,使學生思維得不到拓展。
4.缺乏家長指導。城市和農村家長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本身素質是城鄉教育的最大區別。相對于農村來說,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因此,家長把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當作一種追求。而農村,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監護人多為年邁的爺爺奶奶,他們忽略了學生的閱讀學習,主動到學校找教師交流或者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家長很少,更不用說輔導學生閱讀了。可見,學生家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愛讀書看報,會對孩子起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的措施
1.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而興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培養而來,閱讀的興趣就要在閱讀實踐中培養,使學生對讀書達到入迷的程度,從而自覺地去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因此,教師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辦法,充分利用積極有利的因素,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閱讀的最終目標。
2.教授閱讀方法,讓學生“會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通過教材中的例子,想方設法讓學生掌握閱讀方式和技巧。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才能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精心閱讀,仔細品味,從文章的篇章結構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中,體會到學習的方法;對所讀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讀下去,而是快速泛讀全文,了解內容大略,尋找作者的觀點,了解作者的思想。
3.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拓展閱讀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文化基礎,認知水平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適時地向他們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減少盲目性。建立班級圖書角,該措施對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有很大幫助,可以讓學生每人帶幾本課外讀物組成一個圖書角,同學之間相互借閱,共同討論交流,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要讓學生讀書,時間必須有保障,沒有整塊的時間,就用零散的時間,讓學生擠時間讀書。同時,語文教師每天少布置些機械重復的作業,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語文素質的提升歸根到底取決于學生自己的勤奮閱讀和領悟。爭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統一家庭,閱讀環境至關重要。教師可向家長介紹輔導孩子讀書的方法,轉變家長眼里只有分數的概念,讓家長認識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