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讀書對他們的成長影響巨大,也直接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和未來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喚醒學生讀書的靈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推薦閱讀書目,明確閱讀的方向;精心設計,開展讀書討論會將學生的閱讀引向縱深。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1.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良好的讀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學校可積極開展如“經典古詩詞誦讀”“課外閱讀”等活動,積極開展家校共讀、師生共讀,營造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校園”。營造班級讀書氛圍,規范班級圖書角的建設,建立班級讀書角,實現師生的課外書籍資源共享。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天固定半小時課外閱讀時間。在這個時間里,停止一切其他活動,師生都靜靜地閱讀書籍。教師還可堅持每周從語文課中擠出一節“班級讀書交流課”,師生可在課堂上自由交流讀書心得和收獲。
2.教師以身示范,各種途徑吸引學生閱讀。學生有時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課堂上,教師要嘗試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書籍,給學生建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學生產生對書的向往之情。教師還可把推薦、品讀、鑒賞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們,每天語文課給3到5分鐘進行好書推薦或佳作欣賞,而且每個人都有上臺的機會。
3.豐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品嘗閱讀的快樂。經常性開展班級經典誦讀、讀書故事比賽、自辦讀書小報展等豐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品嘗到閱讀的收獲和快樂,從而使學生產生愛讀書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獵取知識,在博覽群書中采集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料,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二、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明確閱讀的方向
教師要用自身閱讀的熱情、習慣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他們在不知覺中愛上閱讀、愛上經典,并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推薦閱讀書目,明確閱讀的方向。
筆者認為具體可這樣做: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分階段向家長和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如可在班級QQ群里,發給家長“推薦書目”。這些書的推薦有的是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有的是參考了報刊雜志上的書評,也有的是學生自己看過或家長朋友看了推薦的。如四年級學生學完課文《蟋蟀的住宅》教師可適時推薦法布爾的《昆蟲記》;如學習了《珍珠鳥》引導學生閱讀《馮驥才散文選》;學習了《祖父的園子》,就推薦他們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上了《竊讀記》就去閱讀《城南舊事》;學了《最后一頭戰象》一課后,我們在班里掀起了閱讀沈石溪、西頓的動物小說熱潮。
學生初讀一本書尤其是那些大部頭,難免浮于表面,匆匆瀏覽情節而不作深入細讀。因此適時地開展讀書討論會可將學生的閱讀引向縱深,能夠引領他們讀懂文字背后的內容,討論應選擇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話題。
班級讀書會的開展需要經歷很多個階段,有時可以按照章節進行深入細致的閱讀,有時候可以按照人物進行閱讀,然后再回歸書的整體進行交流和討論。開展班級讀書會,教師要做到與學生同讀,并且不只一遍地讀,才能引領學生深入閱讀。在開展閱讀以前,教師可先寫讀書推薦,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讀書過程中,和學生一起寫書評、寫心得。
此外教師可建議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本,使他們養成每次閱讀時都不忘摘抄精彩詞句、美文佳段、百科知識等豐富自己的習慣。教師還要鼓勵他們及時把自己讀完書后的感受、想法或收獲寫下來,不去規定篇幅的長短,只要是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和體會。長久堅持下來,學生的閱讀豐厚起來,習作表達也能有長足的進步。
作為一線教師,要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尋找適合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閱讀是成長的基石,閱讀是精彩的開始,教師要做在學生的心田里播撒閱讀種子的耕耘者,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