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要對古詩文教學拓展把握得恰到好處,內容的選擇能引發學生的求知需求,追求“有效拓展”與古詩文學習相融無痕的境界。教師要做到拓在背景不明時,拓在情感空白時,拓在形式單一時。
[關鍵詞]有效;拓展;古詩教學
一、拓在背景不明時
1.從時代背景出發,拓展史實材料。詩詞中常常流露作者的經歷、思想和情感。小學教材中要學習的古詩,除了純粹寫景的題材之外,還有一部分需要對作者的時代、人生經歷、思想感情等寫作背景有所了解,這類課文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對史實和作者人生經歷了解的基礎上,這有助于準確理解詩歌的內容及所抒發的情感。
2.從作者背景出發,拓展閱讀材料。教學時,教師可以補充作者生平經歷及所著作品,以供學生閱讀。更可以讓學生個人去收集,在充分了解了作者的寫作背景之后,突破“瓶頸”就更易如反掌了。
二、拓在情感空白時
文字是一種符號,文字的背后蘊涵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包含許多諸如語言、心理、場景和情節等方面的“不確定”與“空白”。這種“空白”令人遐想,教師可抓住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點,進行拓展訓練。
1.在詩句關鍵詞中尋找拓展點。任何一部作品都滲透著作者真摯的感情,所以不僅要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更應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教學時,在文本表情達意處,造境設景,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可在這個“獨”字上設計一個拓展突破點,設計一題如:
每當讀到這個“獨”字,我就會想到:
當王維身邊的人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時,而他卻 。
當長安城里家家戶戶都團圓過重陽節時,而他卻 。
這個切合學生生活情境的拓展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導一半,引一半,引導學生想象王維和兄弟互相牽掛對方的心情,從而更深層地體會作者思鄉的傷感。
2.在同類情感中尋找拓展點。在同一時代,不同的作者對于相同的事物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而同一個作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即使是對于相同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三、拓在形式單一時
1.主題組詩的拓展。《送元二使安西》是送別詩的代表,可以從《送元二使安西》的“以酒相送”,拓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以目相送”,《贈汪倫》的“以歌相送”,《別董大》的“以話相送”,采用 “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教學模式,不僅讀懂一組送別組詩,而且初步領會了這類詩歌的表達方式,收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2.主題詩句的拓展。如果說主題組詩的拓展有些難度,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其實也可以尋找主題詩句拓展點,對中低年級來說更為實用。
四、拓在欲罷不休時
讀是寫的基礎,學會寫后會更愛讀,這是寫和讀的良性循環。當學生們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被詩中的情景所吸引時,對課文主旨的拓展寫話,就是水到渠成了。
1.描述一個場景。如《江畔獨步尋花》一課,在學完整首詩后,可設計一個練寫環節,幫作者寫一篇風光介紹的導游詞:
黃四娘家門前的小路上真是太美了! 。如此美麗,難怪來這里踏青的人們留連忘返。
在這個練寫的提示下,學生由詩句的內容發散開來去想象、描寫,文采翩然紙上,由“詩”到“拓”再到“寫”的過程,既巧妙地復述了詩歌內容,又鍛煉了寫作能力。
2.引發一個聯想。古詩具有簡潔、抒情、篇幅短小而豐富的特點,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補充和領悟,這當中就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詩中的某個場景、片段為契機,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設想象中的圖畫。進行想象拓展訓練給了學生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發展了創造性思維,進行了藝術再創造。久而久之,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