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好英語的前提是對英語這門學科感興趣,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盡力幫助中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們英語學習的興趣;運用自身的教學藝術和人格魅力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多激勵學生,盡量滿足學生們對成功和得到他人肯定的渴望,進而提高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興趣;積極創設英語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中學英語;學習興趣;教學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它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的真理,那就是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筆者經常發現: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不同的學生學習效果卻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學生們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更為重要的在于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而這種態度和感覺指的就是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就是他們對英語這門學科的“興趣”,只有興趣才能喚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更能促進他們勤奮學習,進而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
一、幫助學生們明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在當今中學英語教學中,有相當比例的學生不是“我要學”,而是“要我學”,學習英語是給教師學,不是給自己學。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這部分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沒有把學習英語當成是他們的愿望和需要,他們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苦差事,是一種負擔。針對這一情況,筆者采用的方法就是首先讓學生充分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努力幫助中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需要,這也為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奠定了基礎。
二、充分運用自身的教學藝術和人格魅力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情感活動過程。情感首先來自教師本人對英語教學本身的熱愛。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最直接的來源就是他們的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讓他們感受到的情感動力以及對他們的態度。
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效率。一個對英語教學有興趣的教師,教學必有其法,開展的教學活動必然會緊扣教學目的,生動有趣,而這一定會讓一些原本對英語學習沒興趣的學生產生一定的興趣;反之,教學無方,照本宣科而缺少新意的教學方式卻會讓一些原本對英語學習有興趣的同學感到索然無味而興趣大減。
英語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良好的形象、優雅的舉止、一口純正流利的口語外,還應有現代的教學理念。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自己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不應是命令者而應是指導者。
另外,當教師不可缺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學生。平時筆者注意多與學生接觸,主動與學生談心交朋友,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多激勵學生,盡量滿足學生們對成功和得到他人肯定的渴望
教師在平時應多留心,要善于發現學生尤其是英語“學困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在使用表揚手段時,我們要盡量“小題大做”,即使是“芝麻”也要說成是“西瓜”。如有個英語成績不佳的學生,平時作業總是不整潔而且很馬虎。偶爾有一次,筆者發現他的作業上少了一些涂涂畫畫的,雖然書寫還是那么不規范,但筆者還是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書寫比以前大有進步!從那以后,他的作業越來越有進步。從這一例子可以發現,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高,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利于其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與此同時,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還應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體會成功和被人肯定的快樂。我們要鼓勵學生們盡量用英語來回答問題,當他們膽怯地用不流利的英語回答問題時,即使有錯也要大大地贊揚一番,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其存在的錯誤。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可以經常進行一些小競賽,如英語單詞競賽、朗誦課文競賽、英語演講比賽等等。總而言之,要盡量喚起學生潛意識中的成就感,讓他們在成功中找到樂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四、教師應積極創設英語學習氛圍
1.利用引人入勝的導入,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活躍氣氛。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利用課堂的前五至十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開展一些如“Let me guess”“Little teacher”或“Brainstorm”等有趣的復習型游戲,或者指導學生用英語進行自由對話、唱歌、講故事等形式的練習,從而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從各種形式的練習中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并且主動參與到各項英語活動中來,輕松快樂地學習,不知不覺地學好英語。
2.利用直觀教學,在英語課堂中巧妙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課堂教學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相對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從樂學到會學,最終達到善學,同時促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直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是讓每一節英語課都上得有趣且有效的好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識別一種東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時間也不一樣。如語言描述需2.8 秒,線條圖畫需1.5 秒,黑白照片需1.2 秒,彩色照片需0.9 秒,而直接觀看物體的原狀只需0.4 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實物,特別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利用學生這一豐富的教學資源,組織課堂教學。這樣不僅會使英語教學更加形象逼真,生動活潑,讓人印象深刻,而且有利于記憶,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是大有幫助。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英語教學活動不應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英語課外活動是培養和開發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為學生課外繼續學習、發揮特長提供了很好的場所。因此,教師除了抓好課堂45分鐘教學之外,還應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而且還能拓寬學生視野,給他們提供一個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使每個學生的潛力得到發掘,以此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課外,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開發他們的智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開展英語角、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英語小品劇、英語晚會等活動,使學生們的口語在活動中得到很好的訓練,使他們體會到學好英語所取得的樂趣。這些活動學生們都會積極參與,且在較大程度上能調動學生們說英語的欲望。當然在每次課外活動之后,教師應及時鼓勵和表揚活動中的積極分子,展示課外活動的成果,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進而長久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五、開拓學生們的國際視野
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是指以英語為母語的主要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
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而且還包括文化教學。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強,因而特別喜歡聽這一類的文化知識。每當在教學中因某個語言項目而聯系講到某種與我國不同的風俗習慣或某些奇聞趣事時,學生們都會表現得特別興奮,聽得也很認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可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教授給學生,讓他們在饒有趣味的文化教學中掌握語言的正確使用方法,使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相得益彰。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明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運用自身的教學藝術和人格魅力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多給學生激勵和期望,盡量滿足學生成功的欲望;積極創設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在課堂上穿插一些異國風情的文化教育,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