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的一個重大轉變,那么,在實施合作學習的同時,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暴露出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信心幾方面著手進行解決。
[關鍵詞]初中英語;合作學習;低效現象
一、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低效現象
(一)操作不當,合作不積極。教師因課前準備不充分,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小組成員接到合作學習任務后要么不商量、不討論,要么自己埋頭單干,要么若無其事地做與之無關的事,并沒有真正參與到討論與合作中來,使合作流于形式,未能取得實效。
(二)層次不同,合作不到位。通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中優等生參與自由發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明顯多于學習學困生,學困生的鍛煉機會少于優等生,合作機會不均等。
(三)時間受限,合作不充分。教師組織考慮不充分,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后,沒等學生進行有效合作學習,由于時間關系,急于匯報合作學習結果,部分小組未能深入進行,全體學生參與面不夠,合作不充分。
(四)分工不均,參與不全面。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經常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很少考慮每個成員的學習能力、性別等個體差異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員內分工不到位,各人擔當的角色比較固定,往往由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代表發言,而忽視了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少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或做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情,學習成績好的自然成了各組名副其實的代言人,而學習困難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只是其陪襯,參與度不夠。
(五)以點帶面,限制思維發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角色定位不準,不再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而是學生活動的控制者,讓學生的合作活動處于被動狀態,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
二、原因分析
(一)準備不充分。學生對文本學習不深入,沒有真正理解文本內容,面對提出的問題,要么人云亦云,要么隨意猜測,不能充分調動思維發展,沒有深入思考問題所在,僅僅為完成問題任務而合作,流于形式,實效不高。
(二)參與度不夠,合作不積極。部分學生因性格原因,不能與小組成員進行開誠布公的交流,沒有達到交流的深度;部分學生無合作意識,基本處于獨立思考;部分學生自以為是,與成員合作缺乏耐心。諸此種種,致使全體成員參與度不夠,合作不夠積極。
(三)缺乏信心,表達不到位。有的學生有自我否定、消極自卑、害怕失敗的心理,尤其是個別學生因口語交流不順暢,缺乏自信,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時間分配不盡合理。教師有時在組織小組合作活動時,因為教學內容多、任務重,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不敢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等個別小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結束任務,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致使許多問題的討論僅僅停留在表層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過高,學生根本無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務,只好被動接受別人和教師的觀點和看法。
三、改進策略
(一)培養合作意識。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為他們的合作學習盡可能地創設各種環境,引導他們勇于與他人交流,與他人分享,讓他們不斷感受到集體、小組的溫暖和力量,并逐漸形成交流意識,這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完成自己的分工。
(二)創設學習氛圍。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對他們充滿信心,多鼓勵,多表揚,讓他們在表揚中感受成長的快樂。尤其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利用好教與學的關系,以一定教學內容為媒介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它直接影響著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真摯的愛心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上,教師最大限度地信任和尊重學生,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溫暖,得到勇氣,于是他們敢于開口,敢于表達,更有信心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三)增強學生信心。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切實熟悉教材,深入淺出,強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學習。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與引導,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情,為他們設計不同的學習層級,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