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評價是學習過程中一項特殊的反饋機制,能夠對教學過程及預期效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通過評價得到的反饋信息可以幫助改進教學,有效地修正教學過程中的目標偏差,是促使教與學雙邊活動保持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有指導的自主學習中,教師應在評價中適時肯定適度鼓勵,在評價中堅持目標評導結合,在評價中突出主體完善自我。
[關鍵詞]評價策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評價是學習過程中一項特殊的反饋機制,能夠對教學過程及預期效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通過評價得到的反饋信息可以幫助改進教學,有效地修正教學過程中的目標偏差,是促使教與學雙邊活動保持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有指導的自主學習中,積極的評價、鼓勵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喚起主體意識,培養其向上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在評價中適時肯定適度鼓勵
評價致力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和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精神。評價的著力點是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基礎上期望未來,因此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肯定、鼓勵等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教師在評價時要處處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對他們進行表揚,只要有進步,就要給予表揚。哪怕在答題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正確的,也要恰如其分地肯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樂趣,千萬不能忽略不計。教學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自信心,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另外,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在選擇評價的時機時,應該恰當。評價得太早,會打斷學生的思考過程,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評價得太遲,不僅會浪費時間,甚至還會使學生迷惑不解。只有適時地評價,有效地反饋,及時地調整,才能使評價真正發揮出調節教學活動的機能。
二、在評價中堅持目標評導結合
評價并非只是進行“對”或“錯”的簡單評判,而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在簡單評判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改進、激勵、強化等多項功能,以考查學生的現實狀況和達標的程度,使學生清楚與目標之間的具體差距,激發他們不斷努力,積極進取。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后,教師除了及時充分地肯定外,還應為學生指明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為此積極地搭橋引渡,促使學生成功到達知識的彼岸。
當學生的學習活動遇到困難時,教師更應該滿腔熱情,耐心等待,并給予及時的點撥和引導,使他們通過努力,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然后給予肯定的評價。例如,在學習“約數和倍數”時,學生對質數、質因數、互質數等概念產生了混淆。這時,可讓學生閱讀課本后摘抄三個概念的意義,再引導學生比較:質數是一個數,是一個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數;質因數具有雙重身份,既是質數,又是某個合數的因數,它是相對于某個合數而言的;互質數則表示的是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通過閱讀、摘抄、比較,這些有層次的引導,幫助學生區分概念,完成矯正過程。
三、在評價中突出主體完善自我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教學過程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正確的、恰當的自我評價,加強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應該把學生推上評價的主體,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既成為教學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又會用自我評價激發自己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還能發現自己在知識要點和學習態度上的缺陷,用自己的行動去矯正。
由于學生尚處于自我意識發展初級階段,自我評價水平參差不齊,要么過高要么過低評價自己,但對他人的評價較為準確。所以,可結合教學目標對知識水平、技能水平、態度水平進行互相評價,再獨立自評,既要評價學習結果,又要評價學習過程。
同時,應該把教學思路用簡單的符號或簡練的文字留在黑板上,作為回憶或復述的“支柱”,幫助他們自主學習。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