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應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注重校園素材的搜集,讓學生感悟體驗;注重家庭素材的搜集,讓學生享受體驗;注重社會素材的搜集,讓學生深入體驗,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生活素材
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注重“活動體驗式”的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把所學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形成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注重校園素材的搜集,讓學生感悟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特別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的內容后,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校的實際出題:把學生帶到學校的大操場的一塊空地上,讓學生在這塊空地上設計一個面積是30平方米的花圃,可以有多種設計方案。學生們對這道題的解法有著很高的積極性,他們幾人一組,一邊測量一邊設計,顯得十分投入,彰顯出校園小主人的角色。最后設計出十幾種圖形優美,很有創意的花圃。
事后,在教學反思中筆者感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離不開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把教學過程看作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要在這塊空地上設計一個面積是30平方米的花圃,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先要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這一知識重新進行組合,有一個新的認識,然后要對分割法、平移法、面積相加減等方法進行選擇,看哪些方法更加適合于設計和操作。這樣,在設計過程中,既解決了枯燥乏味的長方形面積公式的計算等基礎知識的復習,又拓展了長方形的知識如計算簡單的組合圖形,更為寶貴的是,在設計方案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的意識。
二、注重家庭素材的搜集,讓學生享受體驗
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使他們從小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如在“利息”一節中,筆者設計了:“我家里有2萬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很多學生想到把錢存在銀行里,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踴躍發言,在充分了解“儲蓄”的益處后,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當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數學實踐活動,要盡可能得到家長的配合,大膽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這些“體驗式”的活動,促使學生從家庭這一特殊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通過搜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逐步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數學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注重社會素材的搜集,讓學生深入體驗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在教學“折扣”這一內容時,筆者出示了書店的一則廣告進行設計:我店新學期大酬賓,《漢語詞典》每本10元,凡是購買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給予九折優惠,購買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給予八折優惠。之后,以我們班上42人為例,每人想要購買1本,你能不能設計一種最好的購買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的錢購買到《漢語詞典》。這樣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設計,并很快設計幾種方案:方案一:每人都自己買,各人付各人的錢,全班共付:10×42=420(元);方案二:全班合起來,總價超過200元,按九折計算,應付:10×42×90%=378(元);方案三:想辦法聯合其他班合并起來,使總價超過500元,這樣本班應付:10×42×80%=336(元)。三種方案一出來,顯然第三種方案最合算。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猜測、勇于質疑,不斷享受成功的體驗,感受創造過程中的無限樂趣。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