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枯燥無味,也沒有多么抽象難懂。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日常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要抓好“四基”,也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實現數學教學的多樣性。
[關鍵詞]文本;游戲;實踐;活動經驗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對數學的學習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別是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強調的是數學的實際運用,關注的是生活中的數學,要讓學生在實際接觸運用中學習數學、感悟數學。
一、文本數學,讀取經驗的筆直大道
數學課教師先講解例題,然后讓學生練習,完成作業,這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基本模式。新課改要求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當然就要摒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固化模式。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這就涉及一個“讀”數學的問題,也就是學生閱讀教材文本。要讓學生去讀數學文本,教師先要給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在讀文本的過程中能夠有所發現和領悟。這樣,讀文本才是一種積極的數學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在體驗中獲得數學感悟,建立數學概念和理論體系。
教材文本是經過專家編輯的教學資料,不僅條理性很強,還有針對性,大部分學生在閱讀之后,可以直接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如學習“元、角、分與小數”一節時,筆者沒有像往常一樣根據教材講例題,而是直接提出幾個閱讀問題:讀課本第一部分,了解這節內容學習的數字和以前接觸過的數字有什么不同?我們買文具要涉及的角與分,怎么用元來表示呢?根據課本上的說法,你將剛買的文具或者其他東西,用小數的形式表示出來。學生還是第一次這樣學習數學,有些學生有點不知所措,筆者只好進行個別輔導,引導他們閱讀。很快,很多學生舉手示意完成任務。筆者不急于進行檢查提問,而是先讓學生互相交流,先把自己閱讀所獲講給同桌聽一聽。這樣,課堂氣氛頓時熱烈起來。
二、游戲數學,活動經驗的黃金搭檔
所謂游戲數學,就是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經驗。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狀態一直是我們追求的效果,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尤其是這樣。其實,不管是哪個年級,學生都處在喜動不喜靜的年齡,好動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就可以把數學游戲引入課題,不僅能激活課堂教學的氣氛,還能讓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獲得最直接的感官觸動。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數學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和愉悅的體驗。
數學游戲種類繁多,教師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數學游戲,讓枯燥的數字動起來,創設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情境,學生感悟數學的興趣就會被徹底激活。
三、實踐數學,積累經驗的綠色通道
數學游戲是一種數學實踐,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大量的數學實踐存在,需要我們去發現和總結。同時,數學實踐還可以繼續延伸,從課堂走到生活中,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動手實踐習慣,就會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時發現身邊的數學,讓數學活動成為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行動。
在學習“鏡子中的數學”時,筆者讓學生都準備一面小鏡子,然后通過照鏡子,讓學生感知鏡子中的圖案和原物是對稱的,而且和原物左右方向是相反的。學生在運用中,不斷觀察,逐漸建立空間觀念。在學習“平移和旋轉”時,筆者讓學生用課本、紙片等實際操作平移和旋轉,感受空間的變化。要求學生根據平移和旋轉形成新的圖案,用筆繪制出來。將這些圖案進行比對,看看有什么區別,找出最精美的平移和旋轉圖形。一時之間,教室里所有的文具和書本都成為學生實驗的對象,教室里成為旋轉的舞臺。在繪制圖形時,旋轉圖形的立體感很難表現,有些學生不知如何繼續。筆者在黑板上畫陰影和虛線,這些使學生豁然開朗。這就是數學實踐活動,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獲得最真切的經驗積累,對促進數學概念的形成大有幫助。
小學數學是基礎學科,也是數學認識的初級階段,從生活中培養學生數學認識,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的“四基”訓練,是構建數學高塔的基礎工程,是提高學生對數學活動經驗的認識,強化活動經驗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然是培育學生喜歡數學、研究數學的重要通道。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