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以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社區與環境的變化》教學設計為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對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等四種學習方式進行關注和有效整合,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角色的轉變。
[關鍵詞]學習方式;整合;例談
一、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讓學生積極參與,獲得真實生活的體驗,主動關心自己的生活社區(家鄉)和環境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3.過程與方法:通過參觀訪問、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匯報交流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體驗,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和環境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和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參觀訪問、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等途徑收集處理。
2.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信息按自己設計的方式方法介紹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和環境的變化情況。
三、活動過程
(一)自主選擇課題,明確研究計劃
1.學生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組建課題研究合作小組。啟發和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和環境實際變化情況;學生選擇研究課題。
2.合作小組商定課題研究計劃,明確成員分工任務。
(二)開展研究活動,把握活動進展(教師根據進展實際情況,適時給予指導,特別是對學困生進行幫助)。
(三)匯報交流,分享資料學信息
1.小組整理資料,教師參與指導。
2.小組代表匯報,全班分享資料信息。
3.班上匯報交流,介紹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和環境的變化情況。(1)小組交流,確定介紹方式方法。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方法,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和環境的變化情況。(2)全班交流,共享活動成果。
(四)活動總結,擴大活動成果
1.全班交流:這次活動,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想法和建議?
2.把活動資料整理好,班上舉辦“熱愛社區或是我家社區(家鄉),建設社區(家鄉)”或“XX(指學生所在社區或家鄉名稱)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為主題的展覽。
四、分析及看法
對學生學習方式的關注,對學習方式的整合,展示學生自主學習與主體構建,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力求體現新課改理念,是《社區與環境的變化》教學設計的亮點,其主要如下:
1.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社區與環境的變化》教學設計從“自主選擇課題,明確研究計劃”,到學生經歷參觀訪問、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匯報交流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體驗,直至“活動總結,擴大活動成果”環節,都在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體現了自主學習目標(課題)自己確定、方法自我選擇、過程(進展)自我調控、總結自我升華等特點,始終注意把自主學習的權利(自主學習時間的保證)放給學生,同時讓教師適時(特別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予以啟發、引導和幫助,這就注重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
2.關注學生的探究學習。探究學習,也叫發現學習,其本質價值體現在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等三方面。《社區與環境的變化》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生活實際經驗和學習水平,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選擇探究的問題,以此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再引導學生自己經歷參觀訪問、調查研究、收集資料等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體驗過程,還注意設計互相交流、匯報總結、擴大成果等方式,讓學生分享到探究成果的成功感和喜悅感。
3.關注學生的合作學習。《社區與環境的變化》教學設計的整個活動過程是以小組合作形式為主進行的,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展開小組內、全班上的互相交流、合作學習、互相促進、分享成果,改變了學生個別學習為主的舊教學模式。
4.關注學生的體驗學習。設計中,在引導學生通過參觀訪問、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匯報交流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時,都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在體驗過程中獲得知識,掌握方法,培養合作能力。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