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享受音樂和欣賞音樂的重要途徑和陣地。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是音樂欣賞,教師要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的美,在音樂欣賞課中體驗音樂,用欣賞式評價指導學生欣賞,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素養。
[關鍵詞]音樂欣賞;素養有效
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是音樂欣賞,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的美,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素養。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動和積極參與是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欣賞,可以使音樂欣賞課更精彩、更有效。
一、在音樂欣賞課中引導學生感受音樂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和評價學生,并指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在音樂欣賞中去感受音樂的魅力。
小學音樂不單是教會學生唱歌,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要引導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就要教會學生學會音樂欣賞。據調查,絕大多數學生喜歡聽音樂,但大多數的學生只是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教學中要通過音樂欣賞去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去更好地感受高尚、積極向上的音樂的感染力和鼓舞作用。
例如在《小傘花》歌曲欣賞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幾遍練唱后,學生很快就會唱了,但對《小花傘》的音樂和內容學生并沒有去考慮。學生學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欣賞一下錄音,接著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誰能把小雨點滴下來的聲音給我們描述一下?”一名學生聲音宏亮地回答:“滴答滴答!”教師評道:“這個雨下得太溫柔了,多虧溫柔的小雨,花兒才開得那么好。”經過教師的指導后,學生再唱《小傘花》,唱到小雨“滴答滴答”的時候,就會唱得惟妙惟肖,很有情感了。
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邊唱邊體驗,邊唱邊欣賞是一種很好的欣賞音樂的方法,要引導學生在唱的時候去體會歌曲的含義,在欣賞中去唱好歌曲。
二、在音樂欣賞課中體驗音樂
音樂是可以享受的,也是可以欣賞的,音樂的欣賞過程本身就是學生能夠體驗音樂的過程。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技術的進步,音樂欣賞已經走進了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學生的生活。音樂欣賞不再是音樂課堂里的享受,已經是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到的了。小學的音樂欣賞可以引導學生把課內的音樂欣賞和課外的音樂欣賞結合起來,讓學生生活在音樂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開放,在主流音樂流行的同時,許多流行音樂也被學生所喜歡。據調查,現在大多數小學生喜歡唱兒童歌曲,但也有少數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特別是一些歌詞明顯成人化的愛情歌曲。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正確的音樂欣賞導向,給學生提供和推薦積極向上的健康的歌曲,不能只顧學生的個人喜好。如在欣賞《十送紅軍》時,有的學生就提出來,《十送紅軍》已經過時了,想唱《我愛你一輩子》。該唱什么歌曲,該欣賞什么歌曲,不單單是曲目的選擇,實際是學生愛好的選擇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選擇。小學生正在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都尚未成熟,對歌曲的喜好也很模糊,許多學生是看別人唱就跟著唱,對于該唱什么,不該唱什么,并沒有去多想。但作為音樂課堂教學,必須用健康的、能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歌曲去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三、用欣賞式評價指導學生欣賞
欣賞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對音樂的評價過程,在音樂欣賞中要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正確地看待流行音樂,學會正確地評價音樂的作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積極向上的音樂進行欣賞,抵制消極的、腐朽的低級音樂。在對每一首歌曲的欣賞過程中,都要幫助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分析歌曲的內容和形式,教師對于學生歌曲的評價結果,不要全盤否定或肯定,應該從正面引導學生選擇積極上進的歌曲,對那些不適合小學生的歌曲,教師也不能用禁止的手段去強行干涉,要通過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去學唱適合兒童的歌曲。
音樂欣賞教學要講究策略,讓學生動起來、玩起來、學起來,能說則說,能舞則舞。充分發揮學生專長,張揚學生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的美,感受音樂對人的教育與感染作用。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