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設計好每一堂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從課堂的導入、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改進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建議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上的情境若構建得好,學生就心情愉快,精神振奮,思路開闊,解答問題速度快,師生教學配合好。反之,若學生情緒低沉,精神不振,思路不暢,解答問題就遲鈍,師生教學配合就會差。
一、課堂的導入要新、奇、有趣
一堂課的課好壞,導入這一環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課堂教學過程正式的開端,是整個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精彩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具有集中注意、激發動機、滲透主題、引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設計別開生面的導入方式,能夠有效地穩定課堂秩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如筆者教學“圓的周長”,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時,利用多媒體在屏幕布上呈現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形,在每個圖形的旁邊畫一只小動物,讓學生猜:如果這兩只小動物都沿著各自的圖形跑一圈,誰走的路多?學生各抒已見:有的說是小兔,有的說是小貓,還有的說兩只小動物走的路同樣多。接著筆者又拋出了一個問題:要想知道誰走的路多,關鍵要知道什么?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來了。圓的周長怎么求?隨著這個問題本節課的主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這樣的導入新奇有趣而又自然,提高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的導入使整個課堂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授課過程中只有使學生產生興趣才能提高授課的效果。為此,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增強所授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那么,如何增強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呢?筆者覺得這就要求教師狠下功夫精心設計、嚴密構思、認真備課,寫好每一堂課的教案,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堂課。
大量事實證明,越是水平高,有經驗的教師,越重視備課。那么如何才能備好一堂課呢?從備課內容上來看首先要備大綱、備教材。要熟練掌握所教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內容。作為一門課的主講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弄懂、搞熟本門課程必須講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學科前沿動態與發展趨勢,然后編寫教案,嚴密構思每堂課的教法,這樣才能自如地駕馭好課堂。如筆者在教學二年級“數學軸對稱圖形”時,上課前剪了不少生活中有趣的各種的軸對稱圖形,如蝴蝶、蜻蜓、圣誕樹等。筆者告訴學生,這堂課誰學得最認真這些漂亮的圖形就送給誰。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坐得端端正正,讓學生從動物、植物以及生活中各種圖案中找出軸對稱圖形。這樣的教學,學生興趣盎然,不僅學有所得,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因此,好的教學方法也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靈丹妙藥。
三、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化枯燥為生動
教育學家普遍認為,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不能分開的,是互相依賴、共存的整體。筆者認為在當今信息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學手段,特別是課堂教學手段現代化應該成為人們從事教育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并輔助于數學課堂教學實踐。這是因為,數學教學研究的對象都是數字、運算或是圖形,教材中不少內容比較抽象或復雜、空間概念強,學生感到陌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獲取直接的生活經驗來印證,這些重點、難點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突破。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學生對事物與過程的感受與理解,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