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課堂練習》
1.qí chāi áo pào qū táng 霎 決 竟 粼粼 2.(1)fēn fèn (2)háng xíng héng 3.(1)相信并且佩服。(2)意見不一致,有差別。(3)每個人或每件事都能得到適合的位置。4.(1)平順(2)伴同 5.(1)①景物描寫②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珍惜,滿懷其對母親健康長壽的祝愿。(2)①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②說明了母親疼愛孫兒,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愛幼”的一面。6.(1)莫懷戚 濃濃的親情 中華傳統美德中“孝敬”與“慈愛”的觀念 (2)略。7.順敘 作用:將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早春田野散步的經歷娓娓道來,使文章顯得條理清晰。8.母親要走大路,因為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附近的景色有意思。9.(1)作者這樣說的原因:①母親聽我的;②兒子聽我的;③妻子在外也聽我的。(2)走大路原因是:①母親年邁難走小路;②不愿意一家人分開。10.略。(言之有理即可)11.示例:“我”:孝順、善良 母親: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兒子:聰明乖巧 妻子:溫柔賢惠 12.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尊老愛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諧。(答出兩點即可)13.略。14.略。
《〈散步〉中精彩的語言運用》
1.(1)在兒子與母親的建議中我選擇了尊重母親,體現了文章的主題——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這句話中既包含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珍惜之情。2.示例:置之案頭,案頭因之增色 3.(1)大塊大塊 鋪 咕咕 表達效果:這段話通過對初春景物進行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同時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2)金黃 整齊 水波粼粼 表達效果: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說明了兒子愿意走小路的原因。4.略。
5.這段話中“太遲太遲”“挺”“總算”等詞語的運用,把一個熱切盼望春天快點到來,讓母親身體變得硬朗些的孝順兒子的形象凸顯出來。當母親終于“熬”過嚴冬之后,“我”的愉悅、慶幸之情,也隨著這個“熬”字自然地流露出來。6.略。
《當我們想家的時候》
1.好處:使用這一詞語,能更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母親對兒女無微不至的關愛。2.這句話是從教育子女的角度而言的,如果母親對自己的子女只是一味地“溺愛”而不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那就是一種盲目且愚蠢的愛。3.這句話使母愛得到升華,讓母愛成為“人類所有最美好最無私最博大的愛的總命名”。4.點明中心,升華主題。5.略。
《大槐樹下的母親》
1.倒敘和插敘。2.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母親是“我們兄妹五個”的依靠。3.本文在塑造母親的形象時,主要設置了兩組對比:一是母親患病前與患病后形成對比,二是母親對“我”的疼愛與“我”對母親的難以盡責形成對比。通過這兩組對比,既表現了母親的勤勞能干、疼愛子女的一面,又表達了“我”對終年勞累的母親深深的自責之情。4.示例:我認為這個標題取得好。理由:一是“大槐樹”一詞點明了特定的場所,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特定的空間;二是文中多處同時寫到母親和大槐樹,說明母親和大槐樹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二者之間不可分割;三是文中的大槐樹象征著母親的慈愛和對子女的庇護。
《〈龜雖壽〉自主檢測》
1.B 2.示例:衰老和死亡是人們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理想永不停息的追求,體現出一種老當益壯、樂觀奮發、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