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
寫作文本應順其自然,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境界。但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本來最富有個性的作文卻變成了虛假的、機械的、以應試為主的課堂練習,使作文變得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話真情。那么,如何能使同學們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呢?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告訴了我們答案:“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思想永遠活躍,并以開明的胸襟,從生活中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及鮮活的知識,你才能變得文思泉涌,從而寫出鮮活的文章。
具體來說,同學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精選身邊的、熟悉的生活素材入文
社會是個大熔爐,能用于寫作的材料固然很多,比如感動中國人物、2014年青奧會、新中國迎來65周年華誕等各個方面,都可以作為我們寫作的素材。但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素材,我們該如何去精選材料,寫出屬于自己的東西呢?這就要求同學們要善于組織材料和剪接材料,精選那些自己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素材進行寫作;但切忌一味地選用熱點題材,卻沒話可說的材料,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既沒有深度,又沒有廣度。
二、確定積極向上的文章主題
社會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群體,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但總的來說,積極占主導,進步是主流。要想通過自己的文章來體現(xiàn)社會的特點,就必須用正確的世界觀去歌頌社會的閃光點。因此,同學們在寫作文時,盡可能不要把社會上那些陰暗的東西作為寫作對象。
三、進行一定的課外閱讀,擴充寫作素材
廣泛閱讀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果同學們對語言的積累不足,寫起文章來就難免“入不敷出”。因此,同學們除了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外,還應多讀課外書籍,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
此外,同學們還可以多聽廣播、多看電視新聞,從媒體中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
【現(xiàn)場作文】
留在我心底的那碗粥
□陳夢笑
學校旁邊有一家粥鋪,店面不算大,卻收拾得干干凈凈。店中央擺著三張方桌,每張方桌上都放有一碗紅糖,是給粥作“伴侶”的。冬日的早晨,我總愛到粥店喝上這么一小碗。粥不貴,買粥前,只要把一個一元錢的硬幣投進一旁的鐵箱中,老板就會把一碗熱乎乎的粥遞給你。小店的粥看上去普普通通,卻很有特色,吃起來,那米粒如絲般滑進口中,暖意一下子在全身散開來。若是在這個時候,再加上半勺紅糖攪拌于粥中,就更覺甘甜。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小店的顧客群中多了一個小男孩,他的臉上總是臟兮兮的,身上穿的那套衣服也臟得發(fā)亮,還散發(fā)出一股油膩的味道。每次當小男孩出現(xiàn)在小店的時候,每個顧客都會用不一樣的眼神看他,怕是煞了小店的干凈與溫暖。唯獨賣粥的老板并不在意,每次都把粥的分量加足了,然后笑瞇瞇地遞給他。可小男孩似乎并不領情,總是飛快地投進硬幣后急急地跑開,連個笑容都沒有。
對此,我很是不解:為什么他總要在拿到粥后才投硬幣,而且飛快地跑開;而我們都早早地將硬幣投進去。難道他怕店老板不給粥嗎?
又是一個早晨,陰暗的天空飄著細雨。我站在校門口,凍得直跺腳,心想,不如到粥店去吧!想著捧上粥時暖暖的感覺,我不知不覺便走到了粥店門口。咦!不知是有意安排,還是巧合,我又遇見了那個小男孩,而且就排在了他的身后。五分鐘過去了,前面的食客們陸續(xù)捧粥離去。
輪到小男孩買粥了,只見他把手伸進褲兜,摸來摸去,臉色有些發(fā)紅。當老板微笑著把香噴噴的粥捧到他面前時,他還和往常一樣,沒有事先投幣,而是把手中的硬幣迅速投入箱中后很快跑開。猛地,我恍然大悟:他投的是一角錢!難怪他看上去躲躲閃閃的。想著想著,我便不由自主地喊了出來:“老板,他給錯錢了!”
可是,老板并沒有露出憤怒的表情,而是邊笑邊說:“我知道,可是如果我揭穿他,他還會來嗎?一碗粥對我來說并不算什么,可對他而言卻足以溫暖一個上午,你說對吧!”我慚愧地點點頭,這才明白剛剛那個貌似聰明的舉動看上去有多愚蠢。
漸漸地,我的功課繁忙起來,就很少去粥店了。偶爾再路過那家粥店時,老板的身影依然忙碌。我沒再見過那個小男孩,不過,我相信他現(xiàn)在一定是幸福的,也一定融入了那投幣的隊伍中……
【特色點評】
小小的一碗粥,卻透露著人世間的溫暖。作者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材料,并挖掘出材料的亮點,一方面表現(xiàn)了粥店老板的寬容和淳樸,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了“我”自身的反思。文章最后的那句“我相信他現(xiàn)在一定是幸福的,也一定融入了那投幣的隊伍中……”,不僅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還升華了文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