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2014年馬年春晚上,王錚亮的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內心深處的感悟,而北京女孩“大萌子”與家人三十年間的合影更是打動了無數觀眾,讓人在感動之余不禁感慨時光的易逝與親人的易老。時間到底都去哪兒了?就讓我們輕輕地將手中的日記本翻開,靜靜地聆聽歲月的過往。
【時光·珍惜眼前人】
時間都去哪兒了
浙江省平陽縣騰蛟鎮蘇步青學校 七(2)班 蔡定恒
前段時間,隨著《私人訂制》的熱播,我也和身邊的朋友過了一把“電影癮”,看后,朋友們都說如果能美夢成真就好了,我也隨聲附和著。不過,劇中打動我的并非那些精彩的鏡頭,也不是一句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臺詞,而是一首叫做《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聽著這首歌,我的心弦被輕輕地撥動著。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抬頭望去。霎時,無盡的恐慌與迷茫向我涌來,映入我眼簾的竟是去年的日歷。揭下日歷,上面已有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皺黃皺黃的十二張大紙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我曾經走過的每一個風風雨雨的日子。一瞬間,記憶的閘門被悄悄打開。
今夕,燈紅酒綠,車來車往,再也沒有曾經落魄小鎮的影子,我的耳邊再也聽不到爸爸媽媽呼喚我的聲音。回首八年前,那時,我們家并不富裕,白天,大人們去地里耕種,我就跟著姐姐玩,姐姐也會時刻保護我。晚上,我們一家四口擠在一張大床上,兩床被子一起蓋著,我和姐姐就擠在爸爸媽媽中間,大床猶如一個溫暖的搖籃,我們的鼻尖縈繞著的是淡淡的棉花香。如今,我們各睡一張床,外公已不在了,我也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會有姐姐的庇護,再也不會被媽媽抱在懷抱里,再也不會有曾經的時光了!
淚水漸漸模糊了我的視線,慢慢淹沒了我的眼眶,我再也忍不住了,趴在桌前低聲啜泣起來。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我的耳畔似乎又回響起《時間都去哪了》的歌聲,一閉眼,浮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曾經的畫面。
微博上,“大萌子”父女三十年間的合照曾經引人落淚,這是人性的流露。但是,又有誰能捫心自問:時間都去哪兒了?難道真的只有等我們坐在輪椅上才會去珍惜那些無法挽留的光陰嗎?
謹以此紀念我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后記
點評
回首我們曾經走過的路,過去的人和事總會留給我們或多或少的遺憾,但讓我們真正感到遺憾的是不能讓時間真正地靜止下來。文中,作者運用行云流水般的散文筆法,將自己回憶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抒發了其對時間流逝的無限感慨,并發出了“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的呼吁。全文語言自然流暢,情感充沛,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指導并置評:吳忠新】
【時光·匆匆復匆匆】
時間在頭發里行走
□遲子建
墻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最愛看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我覺得左右搖擺的鐘擺就是一張可以對所有人發號施令的嘴,它說什么,我們就得乖乖地聽。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大手給放在掛鐘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
……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了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
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跡,讓一座老屋逐漸地駝了背。時間還會變戲法,它能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瞬間消失在他們曾為之辛勤勞作著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就讓時間給無聲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腳印,只能在清冷夢中見到他們依稀的身影。他們不在了,可時間還在,它總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著。
(節選自《晚報文萃》2012年第3期)
思維火花
掛鐘里的時間總是氣定神凝,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著;頭發和口腔里的時間總是悄悄地行走著,讓人捕捉不到痕跡。生命里的時間總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著……時間如此,人生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