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練氣,以靜養神,以動養身,動靜相合,方會有益于協和生機。
人之祈求,莫貴于健康,人之渴望,莫過于長壽。而健康與長壽之核心,在于身體之免疫力量強盛,生理之器官功能強力,從而,青春得以煥發、精力得以充沛,延年之福,蘊寓其中矣。
人體之生理生態系統,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或受到主觀因素之影響而產生異常,皆可導致生理機能之失調或生理功能之失常。如營養不良,飲食偏頗,好色貪淫,嗜煙酗酒,疲勞過度,起居失節,怒怨無常等等,皆可導致生理生態失卻平衡。
《易傳·系辭》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皇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陰陽之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相輔相成,相反相成,形成了人體之陰陽盛衰,消長轉化之生理生態規律。
《黃帝內經》云:“合于陰陽,法于術數”。道家重養生之法,習養益氣息之法,順應氣血脈絡之流注,強化吐故納新之氣息交流,以旺盛生機,增強機能,進而產生康健體魄,益壽延年之效益。
心脈功法:午時(中午11時至下午1時),盤膝,閉目,靜坐。雙手環抱相扣,拇指尖觸于內勞宮穴(手掌心,中指、無名指根部),置于丹田部位(臍下三指處),徐徐吸氣,緩緩呼氣。求心靜神安,意暢身舒,以養和心氣,補益心機。
脾脈功法:已時(上午9時至11時),站立位,閉目,舌舔上腭,左手掌心按撫中脘穴(胸骨與肚臍連線中央),徐徐吸氣,順時針方向輕緩揉動,緩緩呼氣,逆時針方向輕緩揉動。求胃脘寬舒,運化暢達,以協和脾氣,促進消化。
肺脈功法:寅時(凌晨3時至5時),仰臥位,閉目,舌舔上腭,意守膻中穴(兩乳連線正中點),徐徐吸氣,緩緩呼氣。求肺機宣和,氣息協調,以滋補肺陰,增益肺氣。
腎脈功法:酉時(下午5時至7時),站立位,閉目,舌舔上腭,左右手掌心換按京門穴(腰眼部位,第十二肋端末端),徐徐吸氣,順時針輕緩揉動,緩緩呼氣,逆時針輕緩揉動。求腎氣足壯,腎精充盈,以賠補腎陰,強固精室。
肝脈功法:丑時(夜間1時至3時),仰臥位,閉目,舌舔上腭,意守期門穴(乳頭直下二肋,第六肋骨間隙),徐徐吸氣(意守右側期門穴),緩緩呼氣(意守左側期門穴)。求肝脈豁達,肝氣舒暢,以消滯化瘀,和絡筋血。
人體生理生態的平衡、協調,維持著身體各部組織器官之正常生理功能。人體吸收氧氣,呼出碳氣,進行著氣體交換,促進著新陳代謝,使身體內蛋白質、糖類、脂肪等營養物質,在氧化過程中,產生著能量和熱量,維持和增強著人身的生理機能,發揮著生理的功能作用。
道家練氣,以靜養神,以動養身,動靜相合,方會有益于協和生機。故內養功法,以靜協調臟腑、氣血、脈髓和神志。外動功法,以動強健筋骨、肌膚、肢節和形態。習之有常,練之有法,氣息之物質功能作用,功法之客觀規律效益,自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