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的這首《龜雖壽》, 闡述了他對生命的態度?!芭c天同壽”雖不可能,但通過正確的養生方法卻可以延年益壽。如今大家對養生越來越重視,各種生理念和方法也層出不窮,讓人分不清孰真孰假,如果太過執著,甚至會將簡單的生活復雜化。其實養生并不是一個高深的話題,在越來越繁復的方式方法之外,我們更應該讓它回歸到一些健康的生活常識。本文為大家推薦幾種古人的養生妙法,這些方法都是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輕松搞定的小動作,晨起時,睡覺前,在路上,大家都可以練習。
玉泉啄齒度長年
玉泉,其實就是我們的唾液,啄齒,則是指叩齒。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古人認為,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數十次,有益于健康;吞咽唾液也可以養生。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毕鄠鞑懿俜e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這個方法得到后世不少名家支持,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 ,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倍宜J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泵鞒形婚L壽者冷謙,史載活了一百五十歲,他的長壽經驗也是:“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泵鞔t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使人耳聰目明延年?!庇纱丝梢?,叩齒吞津是值得我們掌握的養生功法。
叩齒方法:口微微閉合,依次叩門齒、左側臼齒、右側臼齒,各30—50次。叩齒時,不用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松松慢慢叩。
《陸地仙經》記載說:“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永無蟲牙之患?!笨梢娺谍X最顯著功效就是防止蛀牙和牙退化,此外還可鍛煉精神集中力,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有健脾補腎,強骨益腦,耳聰明目的功效。
咽津方法:口微微閉合,舌頭從門齒中間開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轉三圈,然后舌尖點依次點下鄂、上顎和門齒縫50次(過去講72次)。點下顎時意念點到肚臍和命門連線的中間或靠后一點點,點上顎時意念點到百會穴。點完之后,口里會有許多唾液,這時先用唾液漱漱,然后分三次下咽。第一次下咽時想著從身體中間直接送到命門,第二次下咽時要想著從左邊劃個弧線到命門,第三次下咽時要想著從右邊劃弧下到命門。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經常練此功法,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Tips取穴方法:命門穴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凹陷處。百會穴位于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
養生良方鳴天鼓
鳴天鼓用大白話說,就是雙手捂耳,敲腦后枕骨。此方法最早見于邱處機的《頤身集》,原書這樣描述“兩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壓中指上,用第二指彈腦后兩骨做響聲,謂之鳴天鼓”。后世的《河間六書》、《圣濟總錄》和《養生十六宜》中都有記載;被稱為我國傳統健身術的“八段錦”和“易筋經”也都采用了這個方法,可見其重要性和實用性。
孫思邈在《養生銘》中指出:亥寢鳴天鼓。耳常鼓是千金養生的重要功法之一。乾隆帝堅持黎明即起,做呼吸吐納的氣功鍛煉,時時鳴天鼓,因而年逾八旬仍耳聰目明。
鳴天鼓方法: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后枕骨不動再驟然抬離,這時耳中會有聲響,如此連續開閉放響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此外,還可以與彈耳方法結合使用,養生效果更佳,彈耳方法如下:一.兩掌使勁把雙耳掩上,用力內壓,然后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二.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后腦風池穴10下,要噗噗有聲。這動作要在每天臨睡前做,可起到增強記憶和聽覺的效果。
堅持鳴天鼓,增強聽神經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復,促進耳部血液循環,起到提神醒腦,聰耳助聽的作用,對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癥有良好的養療作用。
Tips取穴方法:風池穴位于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運睛除目翳
運睛,一個“運”字表明了“眼睛在于運動”。相傳明代戲曲作家高濂幼時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尋奇藥秘方,終得以康復,遂博覽群書,記錄在案,匯成養生專著《遵生八箋》,是中國古代養生學的集大成之作,里面記載“運睛除目翳”。明朝長壽明星冷謙也說:“每日睡起時,端坐凝思,雙目輪轉十四次,緊閉少許,忽然大瞪,內障外翳自散。”而《千金方》里也有“目宜常運”,運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保健功法之一。
運睛方法有三:一.首先雙目閉合,從左向右,再從右向左,轉眼球各20次,忽然大睜急視,自覺內熱氣出,有金花恍惚為好,轉睛時,以鼻息調慢調細,20次結束前,以鼻深吸氣,納入丹田,睜眼時盡力以口呼出濁氣,如此7次。二.每當看書或做精細工作感到疲倦眼睛不適時,即起身活動一下,然后站立窗前,看遠處綠色或藍色物體,晚上可以看遠處的星星,然后近看自己的鼻尖,如此12次,然后閉目用兩食指輕輕按摩雙眼。三.每于靜時,摩擦兩掌令熱,然后閉目以熱掌捂雙眼,如此12次。
堅持運睛鍛煉眼外肌,增進睫狀肌對晶狀體凸度的調節能力,改善視力,消除視疲勞,推遲眼的老花。另外,運動眼球還能促進眼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動眼神經及眼肌的功能,對眼球能起到滑潤作用,而不易發生眼疾。
固攝心神需握固
握固是道教養生修煉中常用的一種手式,簡單的說就是握拳頭,出自晉朝的著名醫學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樸子》上倡導“握固守一”。隋朝太醫令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惡病諸候》上也有介紹。北宋張君房《云笈七簽》上記載:“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與魂魄安戶也,此固精明目,留年還魂法,若能終日握之,邪氣百毒不得入?!币馑际钦f,握固之法,就好像關上房門一樣可以靜心安魂;同時握固可以固護精氣,明目延年;整天進行握固,還可以辟邪防毒。可見,握固對于“精氣神”的固守具有一定的作用。
握固方法: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無名指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為什么是無名指根部呢?古人認為此處正是肝魂關竅之所在,中醫學理論也提出“肝主握”。我們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經氣特別充足,因為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會本能地緊握拳頭以“固魂”。
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攝精氣;因此,可以認為握固所作用的是肝經系統和腎經系統。經常性鼻干咽痛、腦熱耳鳴、手心發燙且容易煩躁,長期堅持這個手勢后,這些癥狀均可得以明顯改善?!拔展獭惫痰氖悄I精腎水,對那些習慣性口腔潰瘍、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容易上火生氣的人士會有很大幫助。
解衣許我閑摩腹,又作幽窗夢一回
摩腹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摸肚皮”,不過這里還有按摩之意,據《唐六典》記載,按摩可除“風、寒、暑、濕、饑、飽、勞、逸之疾。”摩腹功法被歷代養生家所推崇,達摩撰寫的《易筋經》中記有摩腹三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隋代設有按摩博士,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記了摩腹方法:“兩手相摩令熱,然后摩腹,以令氣下?!睂O思邈也在《千金要方》中說:“摩腹數百遍,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彼未娙岁懹纬W觥澳Ω构Α保麄兌汲闪斯糯劽拈L壽者,說明摩腹養生法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摩腹方法:搓手36下,手熱后雙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想象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時鐘;揉的范圍要由小到大,做9-36下。摩腹時間最好在睡前和晨起后,先排空大小便,然后進行摩腹;還需注重姿勢,站立或仰臥均可,也可邊緩行邊摩腹,但以仰臥、露腹,手直接觸及皮膚效果最佳。
現代醫學證明,摩腹不僅可以調節胃腸道的蠕動功能,而且還能加強胃腸道的血液循環,防止胃腸消化功能失調??捎行У胤乐螡儾?、慢性腸炎、膽石癥、痔瘡、脫肛、便秘等癥,預防腸癌;而且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病、肝病等,也有一定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專家說:(這里要加馬老簡介)
世間之事,貴在持之以恒,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東晉道家學者,著名醫學家葛洪曾在《抱樸子·極言》一書中指出:“非長生難也,聞道難也;非聞道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贝嗽捀爬损B生的精髓,人并非長生難得,而是難于領悟長生之道;也并非養生之道難領悟,而是難于去執行它;短時間執行容易,最難的是堅持到底。
上述養生方法皆為古人經過千百年實踐而得,已成養生經典。朋友們在練習時切莫三分鐘熱情,應按照規程,持之以恒,方可達到養生目的。
古語道:“藥無貴賤,中病者良;法無優勢,契機者妙。”藥材沒有貴賤之分,每一味藥都有它的功效,只要根據不同的患者辯證施治,方可成良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養生妙法也如此,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根據個人體質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練習,才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形與神是生命活動整體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形,是人體一切有形之質的概括,又稱形體;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動及功用。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在《類經》中說:“形乃神主體,神乃形之用,無神則形不可活,無形則神無以生?!毙闻c神,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形健神旺是正氣充沛、身體健康的標志,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把這種關系稱為“形與神俱”,并提出了要達到這種健康狀態的許多具體法則。所以大家在練習上述養生功法時,應神形結合,凝神靜心,排除雜念,才能達到最佳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