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魚、鯉魚、鯽魚等淡水魚似乎早已成為了餐桌上的常客,煎炒烹炸、清蒸紅燒,制作方法更是花樣百出,吃法眾多。雖然你對它們沒有了初識時的新鮮之感,但你是否了解我們食用魚類已經有了上萬年的歷史?是否知道魚文化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否能準確說出每種淡水魚的營養價值?
魚文化源遠流長
魚文化的產生與人類悠久的捕魚歷史密不可分,據史料記載,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從事捕魚作業的工作。中國的古書典籍中也不乏有關魚的記載,如《易經》、《詩經》、《禮記》、《春秋》、《左傳》、《爾雅》乃至于《本草綱目》和《說文解字》等經典作品中都不失魚類的相關記載。
借魚水之情表達男女戀情
古時,文人們總喜歡通過大量的詩詞歌賦來描寫魚與水之間難分難舍的情感,從而間接地表露戀人或夫妻之間如膠似漆、難舍難分的內心獨白。如《江南》中所描寫的: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詩中用蓮象征愛情,用魚代表女性,所以《樂府古題要解》說:“江南古詞,蓋美芳晨麗景,嬉游得時也。”
借魚的形象來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于水中自由從容,無羈無絆,乃魚之樂也。古往今來,魚隨性自由的狀態不知贏得了多少文人志士的羨慕。在《莊子·秋水》一文中,那段關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的對話,便將莊子羨慕魚的自由及內心渴望自由的心理表露無疑。當然,在莊子的一生中,他也切切實實地實踐了他的原則,也許他的身體不一定真的自由了,但他的心靈卻達到了不為功名羈絆,不為繁華所動的大自由。
另外,我們會注意到古代的隱士往往以樵夫和漁人的形象出現。漁人是隱士的象征,是高士的別名,是自由自在的人。“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他們看透世態,冷眼看紅塵,得大自由、大自在。
魚文化對民間祈福習俗的影響
諧音和象征手法在民間吉祥文化中歷來都被廣泛使用。因為“魚”諧音“余”,有“年年有余”、“富貴有余”、“吉慶有余”之意,所以魚自然也成為了民間吉祥文化的重要表現題材。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鯉魚很早就被賦予了更加特殊、更加豐富的文化色彩,因而一直是吉祥物和吉祥語、吉祥圖案的內容。
我國民間習俗常把鯉魚視為“財神”,有招財之意,所以民間藝術中的年畫常常出現大鯉魚的形象。因“鯉”與“利”諧音,“魚”與“余”諧音,所以吉祥圖案“漁翁得利”、“富貴有余”、“吉慶有余”等中的紋圖也多為鯉魚。
淡水魚 營養要靠“譜”
相對于近幾年大行其道的海水魚,江河湖泊里的魚寶貝們并不顯得示弱,相對海魚越顯嬌小的身體內,同樣蘊含著豐富的營養物質。
鯉魚
淡水魚中的鯉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僅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率高達98%,可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食療本草》說,赤小豆和鯉魚爛煮食之,可治療腳氣和大腹水腫。《本草綱目》在介紹赤小豆與各種肉禽制作的利水消腫的藥膳時, 排在第一位的也是鯉魚。書中記載:赤小豆燉鯉魚,最宜用于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也可作為腎臟病水腫的輔助治療食品;婦女妊娠水腫,食用本方可補養消腫。
鯰魚
淡水魚中的鯰魚含有豐富營養,而且肉質細嫩、美味濃郁,易消化、刺少、開胃,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鯰魚有二十幾種做法,其中水煮鯰魚、麻辣鯰魚、大蒜燒鯰魚、滋補鯰魚頭等最受歡迎。其中水煮鯰魚不是很辣,但肉質細膩鮮美。麻辣口味的大蒜燒鯰魚,則是香辣誘人。如果你想大補,則可來一個滋補火鍋仔,配以花旗參、沙參、黨參、淮山、苡仁、大棗、枸杞等作調料,既有滋補效果又美味可口。由于菜品中的辣椒取自貴州的小燈籠椒,加上冰糖泡制后不僅香甜,更可去掉辣椒的火氣,因此即使怕長痘痘的女士也可大膽品嘗。
鯽魚
淡水魚中的鯽魚是飲食中常見的佳肴,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因為鯽魚富含豐富的動物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常吃鯽魚不僅能健身,還能避免肥胖,有助于降血壓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壽。中醫認為鯽魚能補虛、溫中下氣、利水消腫,清燒能治胃腸道出血和嘔吐反胃。外用還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尤其是治療產后乳少更有獨到之處,鯽魚能開胃健脾、調營生津,這樣不僅補充了生成浮汁的營養蛋白,而且脾健則能使乳汁分泌,因此吃鯽魚對乳汁少、乳泌不暢的產婦確有增加乳汁分泌的效果。
草魚
淡水魚中的草魚肉性味甘、溫、無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廣東民間用以與油條、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其膽性味苦、寒,有毒。動物實驗表明,草魚膽有明顯降壓作用,有祛痰及輕度鎮咳作用。
大廚出鏡
麻辣砵
主料:鱔魚、雞腎臟、毛肚
點評:這是一道地道的傳統川菜,近似于毛血旺作法的它,入口麻辣鮮香,辣味十足。黃鱔不僅為席上佳肴,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耳聾等癥。也正因為如此,民間流傳“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
魚羊一鍋鮮
主料:江團
點評:雖然此道菜品的烹飪手法并不復雜,但確極其考驗一位廚師的耐心。湯品本身沒有加太多調味品,為的只是凸顯魚肉和羊肉本真的鮮味。此外,江團由于肉嫩味鮮美,富含脂肪,又無細刺,加上僅為13.7%的蛋白質含量,和4.7%的脂肪含量,被譽為淡水食用魚中的上品。此魚最美之處在帶軟邊的腹部。而且其鰾特別肥厚,干制后為名貴的魚肚。湖北省石首市所產的“筆架魚肚”更是素享盛名。
金瑤鱔柳
主料:白鱔、瑤柱
點評:雖說都是酸甜口味,但和糖醋魚相比,此道菜品在烹飪上更加展現出了粵菜精致的一面,金黃的色澤,優美的擺盤都為其加分不少。而白鱔又叫鰻鱺,在其肉質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D、E、礦物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DHA/EPA。它能提供人類生長、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成分。長期食鰻鱺,對于人體強健體魄、增進活力以及滋補養顏都極有幫助,特別是孕婦與嬰幼兒,更應經常食用。
香辣巖鯉
主料:巖鯉
點評:紅火油亮的色澤將此道菜品演繹成了一段魚與辣椒的對話,在保證了魚肉鮮嫩的口感的同時,更是讓人吃得大呼過癮。而巖鯉更是我國長江流域江河水體中底層巖石縫間中一種珍稀名貴經濟魚類,因其體厚、體腔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含肉率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6克、脂肪4.5克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特別深受消費者喜愛,成為了上等名貴的食用經濟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