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益氣息,乃是一種修身、養性;煉靜、養心;煉氣、養神;煉精、養命之功法,習之有方,練之有法,持之以恒,對防治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益壽延年,確有效益。
人乃以氣為本。氣和、氣順、氣足、氣壯者,則可得長生。氣弱、氣短、氣逆、氣絕者,則可損壽命。故善養元氣,善修氣息,則可養生。沖虛真人曰:“一神一氣,即一陰一陽,余知所以長生者以氣,人從此氣得以生,亦修此氣而長生,惟修而長得其生者,謂之修命。”道家認為,元氣乃人生命之本。
根據中華醫學原理:肺主氣,肝藏血,肺氣協和,肝血順暢,則可濡潤生機,滋養臟腑,協調人體機能而強健身體。如肺、肝氣機失調,導致氣血逆亂,功能悖逆,常可產生呼吸、循環、消化、代謝等生理活動的失常。
高血壓病,緩進型者,舒張壓多波動在90至100毫米汞柱之間;100毫米汞柱之上;超過120毫米汞柱。急進型者,舒張壓持續超過130毫米汞柱。緩進型高血壓,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常可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力衰竭以及汞毒癥。急進型高血壓,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常可導致心、腎功能的損害。
高血壓病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長期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致使大腦皮層的功能紊亂,電解質失調,甲狀腺素、皮質素、腎上腺髓質等分泌過多,皆可釀成高血壓病癥。
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中,儒家、道家、佛家,在修養性、命而求健康、長壽;修煉性、命而求得道、成仙,皆源于《周易》,基于導引、吐納、意念之旨。《綠野仙蹤》云:“儒教以屬性之命為宗,釋教以養性煉氣為宗,道教以煉性受命為宗。”總之,儒、道二家修煉之氣功,講求形神合一,釋家修煉之氣功,講究神離于形。
養益氣息,乃是一種修身、養性;煉靜、養心;煉氣、養神;煉精、養命之功法,習之有方,練之有法,持之以恒,對防治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益壽延年,確有效益。
高血壓病:
病因:肝藏血,肝氣郁滯,疏泄不利,肝血輸布失調,則會使營血流注失和。肝主風,肝風內動,氣機失調,肝血則失于統攝而妄行。心火受肝木之所養,肝火熾盛而心氣則燥,神志則不寧,故肝心脈氣之暢阻,可形成血脈之順逆。
癥候:肝風內動,可使情志不暢,氣郁滯結而不調達,從而,產生頭暈目眩,煩躁易;肝風動甚,可使肝血妄行,肝陽上亢而不疏泄,進而,產生血涌頭目,神志不寧。患者,多呈現情緒急躁,面赤目眩,血壓升高等。
治則:瀉肝火,以寧心志;補腎水,以養肝木;通經脈,和氣血,協調臟腑;疏導血脈,和順血行,以求平順血壓。
功法:舌舔上顎,徐徐以鼻吸氣,右手掌心輕撫于丹田穴(臍下一至四指處),左手掌心按撫于右手背,緩緩下按;緩緩以口呼氣,右手掌及左手掌,緩慢地隨呼氣放松,一吸一呼為一次,共十五次。盤膝靜坐,閉目、舍舔上顎,意念守百會穴(頭頂中央,兩耳尖相對之正中點凹陷處),徐徐以鼻吸氣,緩緩以口呼氣,意念隨呼氣下注涌泉穴(足掌心近趾三分之一處人字紋凸陷處)。一吸一呼為一次,共十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