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講究因人而異,辨證施治,凡病不能一概而論。電視上那些包治百病的藥物,以及夸大的、華而不實的說教,不可輕信。
《山海經·西次三經》記載了一種名曰“玉膏”的神奇藥物,黃帝用以食用與祭祀。原文描述云:“密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無味乃馨。”
“玉膏”為何物呢?近人很感興趣,有學者認為是食鹽(氯化鈉),有學者認為“玉膏即是石油。”筆者認為尚待考。歷代醫家對“玉膏”不乏記述。李時珍認為《山海經》謂之玉膏,即《本草拾遺》、《抱樸子》和《十洲記》所載之玉膏,亦即《本草綱目》之“白玉髓”,亦名玉脂、玉液這類藥物,不特今人難以考證識別,即梁·陶弘景(《神農本草》整理者,新增藥物365種,合共730種,是為《神農本草神農本草經集注》)亦嘆曰“今人無復的識者!”“玉膏”也就成了千古之謎。但我們知道,古人有服石之習,特別是道家常以石藥等物,煉制丹丸,以求長生。如《河圖玉版》指出:《山海經》少室之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亦此類”。石性藥物,不少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所謂“上者養命,中者養性,下者養病。”如丹沙(亦作砂),“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欠服通神明不老”。
中國煉丹術與丹藥,有很大的成就,是中醫藥寶庫的一部分。但是,古人以煉丹服石求得長生不老,不過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幻想,服石之風亦為陋俗。盲目服用,不僅于健康無補,還會帶來損害,乃至喪身。東晉郭璞(《山海經》校注者)認為,黃帝就是因連服“玉膏”中毒致死的(所謂“靈化”),此即黃帝“所以得登龍于鼎湖而龍蛻”的傳說。所以在歷史上,服石陋習害了不少人。《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用“八卦爐”煉成長生不老丹丸的神話,也僅僅是神話而已。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人寄希望于某種秘方妙藥,得健康長壽,這種心態是無益的。中醫講究因人而異,辨證施治,凡病不能一概而論。電視上那些包治百病的藥物,以及夸大的、華而不實的說教,不可輕信。用藥和養生,都要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擇善而從,以求實效。正是:神秘玉膏不可尋,量體著衣學養生,何需重蹈黃帝路,重在踐行悟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