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知識不僅改變命運,還有健康。有人通過養生讓自己獲得持續的快樂,無疾而終。也有人揮霍身體,年紀輕輕便一身疾病。如果他們能了解更多的健康常識,有更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有另一種結果?
真的痛了,才會去改變
“我在吐出那一口血之前,已經覺得身體不好,連著咳嗽了兩三個月了,當時沒出現血絲,慢慢就覺得這很正常,因為空氣太糟糕,而且身體本身也不是太好。可是,生病的時間雖然很漫長,但轉折就是那么一瞬間,來的很突然……”某公司董事長王軍(化名)在接受采訪時很感慨。年輕時他在職場和商場不惜代價的打拼應酬,等上了年紀會才發現自己特別需要健康。
在年輕的時候,身體資本豐富,但口袋是空的,夢想也很遠,很多人不計成本的去爭取想要的一切。比如跑業務,都知道喝酒傷肝,可酒量和銷售量成正比,人情世故沒辦法,不過喝著喝著就發現原來能喝一斤的現在只能喝七兩了。“酒量為什么下降了,因為組成器官的組織受到了損傷,因為構成組織的細胞功能發生了障礙。造成肝臟功能下降了,解毒功能弱了?!蔽靼步煌ù髮W客座教授劉俊在接受我們采訪時說。
很多人自己很年輕,覺得身體狀況還過得去,知道熬夜不好,但還是忍不住熬夜。朋友來了,就是喜歡晚上吃宵夜,就是喜歡又麻又辣的感覺,就是喜歡刺激,覺得自己有本錢。因為他們沒有痛,沒有痛到足以使他們反省。在九華山的觀音殿里有副對聯:如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所以說:轉念即佛,不去轉念,說再多都沒用。從根本上說,還是知不夠。王董生病以后,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再像以前隨便胡來,不愛惜身體的情況慢慢得到改善,因為他認識到生命美麗、脆弱、有限,并不是取之不盡,予取予求。
“有人生病后,就找不到自己了,比如我。”王董在生病的那段時光,也有很多迷惑。在他第一次咳出血的那段時間,他常常會想自己身體的狀況是由于肝不好引起的,而后面檢查才發現是肺的問題。肺的問題又是因為脾臟引起的。他的脾臟是正常人的6倍大,不斷吞噬壞死的細胞,連正常的血小板和白細胞也吞噬了,血小板有凝血功能,而白細胞則是消炎的主力。我們梳理這條疾病脈絡,可以清晰的看到,白細胞減少導致肺部有炎癥,血小板減少使肺部有了血液滲透后不能迅速凝固,導致咳血。脾臟的病根其實在肝上,解決起來也很簡單,少吃肉、多休息、不熬夜、減少體力活,跟它好好相處。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和疾病都是一知半解,也不去解決自己的未知,等到終于明白的時候,木已成舟。
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劉俊教授說:“現在很多父母在給孩子補鈣,鈣確實是個好東西,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可過多的鈣攝入并不好,比如說小孩子,鈣過多會引起顱骨的變形,還有的人可能會造成結石。有的說法是給老年人補鈣預防骨質疏松,其實是錯的,預防骨質疏松是個綜合性問題,只是補鈣反而會到時鈣失調,更容易骨折,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身體來。所以正常人想預防甲狀腺疾病可以多吃海帶,而如果本身就有甲狀腺疾病,就不適合吃了?!?/p>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如何使用與維護我們身體的說明書。很多人都會在身體出問題時想到去體檢,就如同機器出故障時去翻維修手冊。他們去醫院做體檢的目的是看身體有沒有得病,可以早發現早治療,但是往往發現時早已經生病了。我們做體檢的目的應該是治未病,就像平時給機器打油,除塵,是延長使用壽命一樣。如果機器冒煙了才臨時抱佛腳,那時要付出的代價很可能就非常大。
王董去醫院的時候,他的脾臟已經壞了,只能切除。他在18歲時就已經知道自己有乙肝,卻一直沒有愛惜身體,后來情況不好的時候,就打干擾素,據說是治療乙肝最好的方法,隔一天打一支,晚上九點鐘準時打,夜里十二點體溫準時燒到40°,一身大汗慢慢退回到正常體溫,那種情況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煉獄。世界什么藥都有,就是沒有后悔藥,但是對于很多正在揮霍自己身體的年輕人來說,還有機會。
人的基因里就有異感基因和基因突變,是人體產生疾病的物理根源。雖然基因生來就有,現有的醫療技術也不能改變,但個性化體檢卻能夠發現內在物質有沒有過多,所需營養有沒有缺乏,我們的器官功能有沒有退化,進行調理。這種調理叫做健康管理,包括,咨詢,采集所有的信生活習慣,然后再做深度檢查,檢查后再綜合評估,評估后做健康規劃,規劃后要實施、干預。讓自己的身體狀況動態化、透明化、數據化和可管理化,進而調節自己到最佳狀態,保持在最好的狀態。
致良知,才能知行合一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調養我們的狀態呢?劉教授認為,有4個重要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飲食,每個人都應該引起重視。吃食物的意義在于要營養,當你出現了挑食偏食,可能就意味著某種營養缺失,所以要均衡飲食。怎樣均衡呢?比如是五谷雜糧,各種食物都要按照身體狀況成比例的攝入。同時還要注意量,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原來有種大脖子病,發病率高,攝入碘可以治療這種疾病,于是很多人就在補充碘,可是多年來,碘的高量攝入,很多人變開始出現甲狀腺節,甲狀腺癌,為什么呢?養生講究度,在度量之內是身體需求的,它就是好的,而一旦超過了,就可能是毒素。
除了飲食,我們還需要修復。比如手劃破了,結痂就是修復,這個修復的過程在睡眠中最好。中醫里講,晚上十一點十二點的時候,是我們膽經在運作的時候,一點到兩點,是人體肝經在運作的時候,都是我們的肝膽在排毒,如果這時候不睡覺去看世界杯,那個排毒就會不暢,就會發現第二天熊貓眼,所以晚上要睡覺,而且十一點之前要上床。長期熬夜就會造成肝膽代謝不暢,代謝不暢就會毒素累積。而且肝膽在排毒時,也是我們人體營養在合成的過程,營養合成不足,毒素累積,細胞就會受到障礙,一步步轉換,最終會導致疾病。
生命在于運動,這個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運動會促進出汗,幫助身體排毒;運動使雄性荷爾蒙大量分泌, 能把蛋白質變成肌肉,讓身體更強壯。如果不運動,荷爾蒙分泌少,蛋白質就會被肝臟轉化為脂肪。多余的脂肪有三個去處:第一種是在皮下,結果就是胖;第二種就是在內臟,比如脂肪肝;第三種最可怕,存在血管,會造成動脈硬化。我們需要運動來代謝多余的脂肪,但是運動過多了就會造成大量的自由基,會導致人衰老,而且還會攻擊細胞的DNA,導致腫瘤的產生。如果本身血脂高的人,不建議做大量高強度運動。在血脂檢查是有種物質叫低密度蛋白,這個會存在血管壁上,是血液里的一個垃圾,但是它要沉下來有個先決條件,就會被氧化,這需要跟自由基結合。如果本身垃圾多,在加上抗氧化能力差,這個東西長時間存在血管里,就會造成動脈硬化。運動還和年紀有關系,我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減少跑步量,去做一些快走的運動。所以說運動的時間、量、方法,其實是跟個人的年齡體質有關,要適量合理的運動。
心理跟我們的健康也很有關系。人心情好的時候代謝快毒素就會排出去,心情不好時就會產生有害物質,女士愛生氣就容易得乳腺增生。平時要調節自己的心靈。劉教授有個病人,他父親打麻將摸了一手好牌,一激動去世了。所以輸贏不要太放在心里,做生意的賺了虧了也不要太放在心里,錢財身外物。在心情郁結時,還可以做做深呼吸,能鍛煉肺活量,把身體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來,利于我們的健康,精神不好時做兩個腹式呼吸就會好很多。
了解了調養的方法,關鍵還在于按照科學方法去做。知行合一做得最好的人就是王陽明,他有一個觀點叫“致良知”。在他的前半生一直在不斷弘揚知行合一,推崇知和行要匹配,知道了就要行動,動的過程中不知道的要回過來求知。自從從福建發配到貴州, 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才明白,知行合一,知道也罷,行動也罷,有人做到有人做不到,最關鍵在于心。這個心是什么呢?就是“良知”。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說,為什么你不知道,因為你不愿意知道,你漠視它。為什么你知道了卻不去做?因為你知道得不夠。所以最終我們能不能知行合一,能不能有這個健康理念,能不能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家人的健康,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在于我們的心在哪里。如果我們回不到這一點,其他都是瞎折騰。如果我們天天拼命工作,置身體不顧,置家人不顧,還認為自己拼命奮斗是偉大的,其實是為了小而舍了大。這就是“良知”。如果我們想要好的生活,想要一個好的社會,就要有“良知”。有了“良知”,才有知行合一,強健的體魄,愉悅的心。
采訪結束時,王董很有感觸的說:“從健康素養來說,我們是要善待生命,真正有了健康素養或者說有了‘良知’,跟自己的心在一起的人,一定會和疾病做朋友,按照佛學觀點說這是一種緣分。疾病其實是在告訴你,你的身體已經有問題了。假設我們的五臟跟人一樣,都是有獨立的思想,就像一輛車一樣,有輪胎有剎車,當某個部件出問題時,不是去掙扎、懷恨、抱怨,而是去溝通,幫他,善待他,和他做朋友。我所認為的‘良知’,就是一顆善的種子,利己,而且利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