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數千年的個人生活史中,存在著同一類人,延續著一條相似的性格線索。莊子、王羲之、陶淵明、蘇東坡、林和靖……他們的靈魂如輪回轉世般,選擇同類審美標準。與時代知音雅集是他們生活的高潮,王羲之正是在雅集中寫下《蘭亭集序》,被奉“天下第一行書”。文人墨客,相聚山林亭臺或清幽庭院,寫詩作畫,撫琴賞月,飲酒作樂,讓人向往不已。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人的生活樣貌和心性特征早已面目全非,在今日中國,幾乎是全盤西化的生活方式。但回過神來,當一些人在“打牌、唱K、聚餐”的世俗生活或“紅酒、油畫、高爾夫”式的西式生活中,慢慢生發出一種不滿足感的時候,中國士大夫階層的那些生活形式就開始成為他們新的精神寄托,并逐漸匯集成一種群體的聲音。
近年隨著經濟發展和傳統文化熱的蔓延,雅集這種生活方式又開始大量流行起來,盡管在形式上與古代不盡相同,參與人員的文化素養更不可能達到古代名士的高度,但這并不影響愛好清靜的人們聚在一起,喝茶,聞香,撫琴,畫畫,抄經……共同熬制一道俗世生活的調味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