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隨著國學的復興,孔子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人的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又到了一個回升和復興的時期。這或許就是我們當代國學的基本背景。(導語)
關于儒家,西方已經有人把孔子列為對人類文化貢獻最大的偉人之首。在當代,隨著國學的復興,孔子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人的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又到了一個回升和復興的時期。這或許就是我們當代國學的基本背景。
孔子真正入仕的時間,大概是在二十五六歲的時候。他擔任了魯國太廟的助祭,就是幫助主祭者做一些祭祀的準備工作,相當于太廟里的基層管理員。這份工作,估計也就是幫助擺放祭器啊、在祭祀過程中擔任低級司儀啊,以及祭祀過后的收拾整理,諸如此類的事。在這個工作中,孔子很仔細地留意國家的禮儀,不管是祭祀之禮,還是其他的禮儀,他都非常在意。估計正是這個階段,逐漸奠定了孔子把“禮教”作為儒家根本思想的基礎。當時的孔子,對“禮”已經有了非常高的見解。那么,在孔子的心目中,禮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呢?禮的本質又是什么呢?我們用《論語》中的兩段話來簡單說明一下。
第一則是孔子與他的學生子夏的對話:“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眉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啟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夏問孔子的話,前面幾句是《詩經》里面的詩句。巧笑倩兮,我們出門遇見一個美女,非常漂亮,她對你輕輕一笑,非常傳神,讓你心動不已。美目盼兮,就是她不光對著你笑,還用眼睛瞧了瞧你,讓你心曠神怡,所謂顧盼生姿就是這樣的。素以為絢兮,就是說這個美女穿的衣服很樸素、素凈,為什么會讓人看起來覺得絢麗多姿,非常漂亮呢?子夏就問孔子說:“這幾句詩到底說的是什么啊?”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孔子與他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非常親近、親密的,不像我們平常理解的,孔圣人就是高高在上,泥塑木雕似的感覺。
那么孔子怎么回答的呢?“繪事后素。”繪事,就是裝飾打扮。但是孔子說,這個化妝是屬于靠后的事情,前面的事情應該是素。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本質、最樸素自然的本質是最重要的。子夏很聰明地馬上問了一句:“禮后乎?”作為禮的形式、禮的儀式,是不是也要放在禮的本質之后呢?孔子一聽非常高興,他是非常懂得如何把握時機鼓勵學生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鼓勵教育啦。孔子說:“啟吾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給我啟發的人,是子夏啊。從現在開始,我們兩人可以互相討論《詩經》上的內容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般人是看不懂《詩經》的,覺得里面談的都是男女戀愛的事情,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之類的。像這里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的也都是美女,誰能舉一反三地聯想到禮啊?很多人都不知道《詩經》背后的深意。所以,孔子對子夏說,你具備了舉一反三的能力,我們現在可以談論《詩經》了。這就是孔子對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