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群人,以旅行行走的方式享受自由與獨立,背著背包,帶著帳篷、睡袋穿越,用生命去體驗生活的激情。他們有無畏的探索精神,往往能夠發現別人沒有去過或者到不了的美麗風景,當然也會在旅途中遇到困難和突發狀況,但都不足以影響他們追求美好的熱情,他們按奈不住心中最初的夢想,以抽離慣性生活的態度,用生命不停地行走!人稱“壽司”的徐馳就是這樣一個驢友代表,對于旅行,他說自己只是熱愛生活、熱愛行走,如此而已。
旅行有癮 行走最美
采訪“壽司”徐馳是在他的辦公室,位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機場地服公司進行的。我笑說在這樣的環境下辦公,隨時聽著飛機的轟鳴,想不出去都難。他卻告訴我,這和心境有關,與地點無關。
本以為徐馳的網名“壽司”有著什么其它的含義,結果卻僅是因為這是在他學習日語期間所取,但戶外行走近10年的時間,卻讓這個圈子里的人都知曉了這個好記且上口的名字。他說自己一直就是在家呆不住的人,希望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早在和妻子初識時,他便經常坐著公交車到成都周邊旅游,而家門口一家戶外用品店打折的契機,讓他從此和戶外旅行結緣。他還記得第一去九頂山時,九頂山景區還未開發,在經過6個多小時的車程及數個小時的行走后,當身體感到十分疲憊的他在登頂的剎那,望著清澈見底的湖水,看著漫山遍野的鮮花,他內心涌起了深深的驕傲。
“壽司”說他自己同樣會因為在旅途行走過程中的疲憊而抱怨說再也不來某一個地區,但當他到達目的地,看到各種美麗風景的剎那,又會覺得路途中一切的辛苦都是物超所值,到后來,行走便成為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人生總是充滿期待,那是因為它的變化無窮。而旅行同樣如此,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我們會遇見什么,發生什么,看到什么,又或是聽到什么,所以行走在旅途的人,也往往有著諸多的期待與想像。歲月的流逝,每一段的旅途也都會在生命中鐫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旅行為生活打開了一扇窗,在旅行的路上,或是遇見了美麗的姑娘,或是遇見了善良的阿姆,也又或是遇見了一些磕磕碰碰,但最終留下的大多是甜蜜的印記。我想,這也許就是是“壽司”們無法停止前行的原因所在。
行走 只為延伸理想生活的內涵
如果你是游客,那你僅僅只是經過了這道風景。而熱愛旅行的人們會告訴你:“我們是行者。”行走在旅途中,他們不再是美麗風景的匆匆過客,而是把自己變成風景中的一點一線,變成了旅途中故事中的主角。每一次的旅游,“行者”們都有不同的理由。有人為了快樂,有人為了尋找,有人為了懷念或是忘卻,更多的是為了豐富人生增長見識。還有些人僅僅是喜歡漂泊在路上的感覺。記得有這么一部電影,講的正是三對不同婚齡的夫婦去旅游的故事。6個人,各懷希望與心事在旅途中相遇,發生了這樣那樣的故事,最終,這一段短短的旅程改變了三段婚姻,有些修補了,有些破裂了。最終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生旅途,雖然短暫,但難以否認的是,它的力量有時卻甚至可以改變生活。
“壽司”向我分享了一個現在說起仍讓他記憶感慨萬分的故事。他告訴我,因為有著徒步旅行這樣共同的愛好,他們一撥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在網上建了一個戶外群,其中有個特別好的朋友,每次都會一起定線路、找攻略,由于都向往去一次雅拉神山,便在前幾年的一個國慶節,四個男生組團前往,卻沒想到遇到暴雪來襲,連向導都已找不到回去的方向,在不停的上100米下100米的找宿營地過程中,他們幾近崩潰,在臨時營地呆了一晚,在大雪幾乎要將營地徹底淹沒之前的清晨,他們匆匆上陣再次開始找路的旅程,在終于沿著河溝找到村莊的剎那,他們有了死里逃生的感慨,對自然,也更加多了一層畏懼之心。而這樣的經歷,更加堅定了他們再次登頂的決心,可沒想到這位最好的伙伴卻被查出了癌癥,在生命的最后也沒能實現自己當初的諾言。因此當他們在前年終于登頂成功,看到了曾經四人最想看又沒看過的風景時,他們內心的激動不足為外人道也。從最初的死里逃生,到帶著離世朋友的心愿最終看到想看的風景,他們不僅僅是經歷了一場旅行,更像是走過了一段有逗號、有句號的生命旅程,這亦是行走帶給他的最大的收獲。
“壽司”說不斷的行走,也更能讓人明白這個世界的美好,讓內心變得更加純凈。無論是去年徒步新疆,還是前兩年去印尼,他感受到的都是當地人的和善與友愛,他開玩笑說當地新疆人還教他們怎樣更好的逃票,更向我說到在印尼,拿著“旅行社串串”沒有蓋章的小票,便能輕松自在的暢享各種美食美景。
“壽司”認為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景與文化,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與體會。印尼的火山、尼泊爾的雪山會讓他覺得人類很渺小,猶如自然界中的一顆塵埃;而看到像緬甸平原上上千座的寺廟時,他又會感受到人類智慧的偉大。當我請他推薦一座氣質最適合行走的城市時,他向我說起了尼泊爾的博卡拉。“博卡拉這座城市并不大,但它的周圍全是雪山,當你坐在費瓦湖邊,喝著香醇的咖啡,入眼都是一片雪白的美景時,你將真正明白生活的含義。”“壽司”認為這里是徒步的天堂,生態圈與路線非常成熟,他當時在山里走了四天,能看到很多老外帶著小朋友的身影,因為沿路有很多補給,有石凳、咖啡館、餐廳,但卻不是商業化運營,且分布均勻,每隔兩三個小時有兩三家這樣的地方,所以不必擔心遇到危險,能真正放松的行走。
聽著“壽司”的回憶,我突然發現把旅行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原來絕不是對人生的幻想,這僅僅只是延伸了理想生活的內涵而已。
行走是自我修復的過程
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語: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段旅程)。其實旅行與人生早就密不可分。從我們踏上人生的道路開始,就和旅行一樣,數闖難關,難免漂洋過海;足跡遍地,嘗遍甜酸苦辣。人生即旅程,品嘗旅途的滋味就像在品嘗人生的滋味。
當我讓“壽司”對行走下一個定義時,他用了行走,其實不在乎目的地,而是在乎沿途的內容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語句來作為解釋,他認為在行走過程中,人會放下都市里很多的煩惱,比如工作、孩子,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行走的過程中去,只會思考怎樣調整呼吸以保持體力不讓自己不太疲勞,那時的人才不會感受到任何的牽絆,真正把行走當成是一種享受。他每年都會保持外出行走,有時一兩天,有時四五天,許多人看到他發的帖子就會不解他為何有如此多的假期可以用來旅行,但他說自己實際上一年的假期也就只有10天,只是因為愿意出去,所以便會把節假日和年假很好的結合起來,便有了現在世界各地的行走。他告訴我,關于旅行,你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你便成功一半。
和許多人一樣,剛步入工作的初期,“壽司哥”同樣會對自己定關于工資、關于職位的目標,每年一定要在此基礎上有進步,并常常審視自己。但當他開始了行走的旅程,面對物質他淡然了許多,對職位的渴望也不在強烈,“我希望未來自己能過上在山里買座房子,自己煮酒、泡茶、下棋的生活,現在的我愿意選擇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以前的確在乎物質,通過行走感受到了更多生活的真諦,關于物質,其實只要讓家人衣食無憂就好,我想這也是行走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獲。”在他看來,旅行行走主要是放松和自我修復的過程,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讓人變得放松與順其自然。
他也建議我一定要走出去,告訴我說不走出去,就沒有辦法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只有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才會知道世界原來是這樣,而不是自己心里想象中的樣子。他感慨說身邊很多30多歲的朋友都已走不動了,真正的行走越來越少,可他不會放棄,他認為行走就是一種堅持,如同人生,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李宗盛曾唱道:“我們就是和時間賽跑的人。”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每一天,我們都較足了勁在跟別人賽跑,累,總是難免的。行走,就是“累”生活的調節劑。把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到一個美麗的地方,感受別樣精彩,徹底放松身心,這樣的調節無疑是精彩而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