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感慨地說,哇塞,我又得出一個結論:眼見并非為實啊。
小時候,每逢夏天,我們常到樹下捉一種叫做“知了猴”的東西。這家伙狀似屎殼郎,據說油炸后很好吃。但我從沒吃過。“知了猴”其實是蟬的幼蟲,小學課本中對其嬗變過程有詳細的介紹。從一個笨拙的在地上亂爬的蟲子,變成一只輕盈的,可以飛來飛去的蟬,這確實很神奇。此外,蝌蚪變青蛙,蛹化蝴蝶,都是此類傳奇中的經典案例。古籍中記載了很多XX化XX的故事,有的靠譜,有的則是扯淡。《酉陽雜俎》中記載,工部員外郎張周封說,百合花用盒子裝起來,用泥把縫隙抹嚴,經過一宿,就變成了大蝴蝶。可以看出,這太想當然了。
內蒙一帶有一種植物,叫做肉蓯蓉,有補腎壯陽之功效。古人都說蓯蓉乃是野馬交配時遺落在地上的精子化成。很多專家也相信了這種說法,醫學家陶弘景所注的《本草經集注》中就小心翼翼地說:“多馬處便有,言是野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
《博物志》中更有想象力:“把蜻蜓頭埋在向西的門下,就能變成青色的珍珠。”
《酉陽雜俎》中集束性地整理了一批類似傳說。比如,道士許象之聲稱,寒食那天做的飯用盆扣在暗屋的地上,入夏后,飯就會變成紅蜘蛛。再比如,那個說百合花可以化作蝴蝶的張周封又說,他親眼看見墻上的白瓜子變成了衣魚(也就是蠹魚,一種吃書的蟲子)。還有,蜾蠃(即細腰蜂)全是雄性沒有雌性,它們如何傳宗接代呢?——它們把桑蟲的幼蟲弄來,經過一段時間,就都變成了自己的孩子;嶺南一帶有種毒蘑菇,夜晚發光,經雨淋后就爛了,變成大蜂子。這種蜂全身黑色,嘴像鋸一般,夜晚鉆進人的耳朵鼻子里,能咬人心魄;南方山間水溝里有很多水蛆,長有一寸多,顏色是黑的,夏天體色加深,變成虻,螫人很厲害;夏天四處亂飛的大麻蠅,是芋頭根變成的……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古人沒有科學知識,才得出植物變動物,動物變植物之類的結論。我們必須承認,他們也許真的細心觀察了。冷飯無法變成蜘蛛,但因為巧合,蜘蛛在冷飯中產卵,于是有冷飯變蜘蛛的奇觀出現;毒蜂并非蘑菇變成,但毒蜂可以在蘑菇下面安家,以蘑菇為食,于是有蘑菇變毒蜂的推斷。他們大驚小怪給別人講的時候,沒準兒很自信呢!因為這是他們親眼所見。當年,孔子親眼看到顏回煮粥時在偷喝,就嚴厲批評了他。顏回說,自己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他用湯匙將其撈起,正想倒掉,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孔子感慨地說,哇塞,我又得出一個結論:眼見并非為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