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改良壓瘡預防以及護理方法的臨床實施效果。方法:將神經內科收治的114例住院患者均分為兩組,甲組采用傳統的壓瘡預防以及護理,乙組采用改良的壓床預防以及護理方法,對比分析兩組壓瘡發生情況以及護理實施效果。 結果:兩組患者壓瘡愈合時間以及壓瘡發生率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改良壓瘡預防以及臨床護理,可有效減少壓床發生,護理效果令人滿意。
關鍵詞:改良壓瘡;預防;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29-01
臨床中患者接受治療后,因身體情況未完全恢復,需要臥床休息,而長期臥床會導致局部皮膚長期在壓迫作用下,同時受到潮濕刺激影響,局部組織出現潰爛、壞死。為了有效防止壓瘡發生,臨床改善治療護理措施。本次研究中,分析實施改良壓瘡預防以及護理方法的效果,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院從2013年3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14例患者,均分為兩組,甲組57例,乙組57例,平均年齡為(46±1.1)歲,腦血栓患者36例,腦出血患者48例,其他伸進系統疾病30例。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預防護理方法:
114例患者均分為兩組,甲組采用傳統的預防以及護理,長期臥床的患者應每間隔2h叮囑患者更換一次體位,若患者活動能力受限,有必要定進行被動翻身,緩解受壓皮膚30分鐘后,觀察皮膚顏色發紅且不消退者,有必要縮短翻身間隔時間。可通過實施烤燈、紅外線或濕熱敷方法促使正常的血液循環。若皮膚已出現壓瘡,不應實施局部按摩,應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將2%碘酊涂擦到患者局部皮膚,可在促使血液循環同時,改善局部皮膚干燥。若小水皰未破,可采用滑石粉包扎,減少摩擦,靜待自行吸收;在無菌條件下,采用無菌注射器將皰內液體抽取出,并進行消毒處理,之后覆蓋無菌敷料;若水皰已潰爛,且顯露出創面,可先進行消毒,之后無菌敷料覆蓋。乙組采用改良的預防以及護理方法:入院后仔細觀察患者的皮膚,翻身側臥時,可左側或右側傾斜30°,將枕頭平放在背部,并采用水墊或枕頭分開骨突處,減少接觸;并采用清洗沖洗足跟、骶尾部等主要受壓區,于創面貼上安普薄膜貼,有利于保護皮膚。不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而是將水墊放在受壓部位;并采用生理鹽水對壓瘡傷口進行清洗;不采用烤燈直接對皮膚照射,減少對皮膚的損傷;觀察壓瘡傷口,并有針對性采用不同的敷料維持創面濕潤。其他護理與甲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壓床發生情況以及護理實施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10.5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組間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甲組治療壓瘡12例(21.1%),Ⅰ期壓瘡愈合時間為(3.35±1.15)d,Ⅱ期壓瘡愈合時間為(15.41±3.51)d,Ⅲ期壓瘡愈合時間為(29.41±2.35)d,乙組治療后壓瘡5例(8.8%),Ⅰ期壓瘡愈合時間為(1.48±0.48)d,Ⅱ期壓瘡愈合時間為(8.35±2.33)d,Ⅲ期壓瘡愈合時間為(16.48±3.38)d,乙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壓瘡愈合時間明顯少于甲組,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護理中,壓瘡為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患者癥狀表現為皮膚潰爛壞死,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為了有效防止壓瘡發生,在臨床護理中,給予患者實施必要的護理,可有效減少壓瘡發生。通過實施局部按摩會導致皮膚溫度上升,促進皮膚組織血流順暢[1]。但臨床研究表明,按摩并不能被用于防治壓瘡。因軟組織受壓皮膚變紅為正常現象,解除壓力后可在30分鐘左右褪色,不需實施按摩,若持續發紅,表明軟組織受損,需要進行按摩則可能會加重損傷[2]。傳統護理方法需要保持皮膚表面干燥,因濕潤環境會促使上皮細胞形成,愈合情況要優于干性環境。而采用的烤燈會導致皮膚干燥,導致細胞的缺血情況明顯惡化,因此因盡量避免采用烤燈壓瘡傷口。在術前采用消毒劑處理傷口,雖然能有效殺菌,但因消毒劑的毒性作用,不利于傷口的早日愈合。而改良后方法則避免采用按摩、烤燈、消毒劑,可在減少壓瘡發生同時,有利于創口早日愈合[3]。本次觀察中可以看出,乙組患者治療后壓瘡發生率明顯少于甲組,且不同時期創口愈合時間明顯少于甲組,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實施改良壓瘡預防以及護理方法,有利于減少壓瘡以及創口早日愈合,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傅代秀,應秀華.改良法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2):60-61.
[2] 董春花.改良壓瘡預防與護理方法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2):111-112.
[3] 錢良娟.壓瘡的預防與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4):6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