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蠟目前漸成收藏市場新寵,一串六七十克的蜜蠟珠子,身價動輒數千元,品質好一點的則上萬元,但真偽鑒別的問題也擺在藏家面前,專家提供了鑒別妙招。
琥珀蜜蠟 原是一家
如今的市場上,蜜蠟制品隨處可見,小到戒面、飾珠,大到擺件和掛件,便宜的幾元錢,貴的成千上萬,偽造品充斥著混雜的市場,讓很多市民不知所措,敢愛不敢買。
蜜蠟之所以惹人愛,是因為它自古以來是歷代皇族所采用的飾物與宗教之加持圣物。蜜蠟文化源于藏傳佛教。按照傳統醫學的觀點,它還是一種良藥。據《山海經》記載,“佩之無瘕疾”,所以古人常佩戴蜜蠟預防疾病。
實際上,蜜蠟和琥珀在西方學者眼里是同一種物質,均為有機寶石,需要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在地底下形成。但是中國人將透明的稱為琥珀,不透明的稱為蜜蠟。國內出產琥珀的地方很多,但出產蜜蠟的地方很少,市場上90%以上的琥珀產自國外,如多米尼加蜜蠟、雪山蜜蠟、水蠟(比較透明的一種蜜蠟)、絲蠟(內部有絲狀條紋)、波羅的海蜜蠟(呈現奶黃色和金黃色,或介于二者之間半透明)。這些蜜蠟中,以產自丹麥的蜜蠟為上品,其色澤純正,基本不透明。值得一提的是,撫順的煤礦有少量蜜蠟產出,再就是西藏的一些煤礦,但數量極其稀少,古時藏傳佛教所用的蜜蠟佛珠多來自這些煤礦。
蜜蠟也有新老之分
蜜蠟的形成時間比琥珀長得多,業內一直有“千年琥珀,萬年蜜蠟”的說法,這讓蜜蠟博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據傳,蜜蠟是上千萬年乃至億年前的松樹、楓樹等樹脂埋在地底下而形成的一種有機寶石,保留了遠古時代的生物、地質、氣候等多方面的信息。跟其它藏品一樣,蜜蠟也分老蜜蠟和新蜜蠟。新蜜蠟色澤多呈蛋清色,而老蜜蠟色澤渾厚,大部分如雞油黃。兩者相比,老蜜蠟的收藏價值比普通蜜蠟要高很多。蜜蠟由于其稀有性,近幾年價格一路攀升,特別是一些年代久遠、有收藏價值的老蜜蠟,價格三年漲了10倍。
目前市面上品質一般的新蜜蠟,每克的售價在100元左右,而去年每克的售價才四五十元。品相較好的蜜蠟升值速度更快,從前三四百元一克現在已飆升至兩三千元一克,其中精品老蜜蠟的價格遠超黃金。
收藏蜜蠟須設防
蜜蠟價格上漲是這兩年的事,今年依然保持著漲勢。年初至今,蜜蠟的市場價格再次出現20%至30%的增長,品相好的蜜蠟甚至成倍翻漲,其銷量甚至超過了傳統的翡翠,所以市場上不少經營翡翠的商家都開始出售蜜蠟了,甚至直接轉行做起蜜蠟生意。
由于蜜蠟價格不斷上漲,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贗品和偽造品,而常見的造假手法主要以低級琥珀、塑料制品、化學合成、樹脂制品等以假亂真,這使蜜蠟成了造假的重災區。因此,在收藏蜜蠟之前,掌握一些常見的鑒別方法就顯得尤其重要。為此,業內人士介紹了兩種實用鑒別辦法。
方法一:目測,真品體內多含氣泡。
蜜蠟的顏色十分豐富,除了常見的黃色,還有紅色、藍色、黑色、紫色、綠色等,而且顏色看上去很舒服,顏色過渡十分自然,人工合成蜜蠟顏色往往深淺不一。在購買蜜蠟的時候,先觀察它體內含有的氣泡,若氣泡多呈圓形則為真貨,一般來說人工合成蜜蠟中氣泡多為長扁形。蜜蠟觸摸起來是溫暖的,不會有冰涼的感覺,而人工合成的蜜蠟觸摸起來就如同觸摸玉器、玻璃等物體一樣冰涼。用手摩擦其表面,會產生松香味的則是真貨;或者將針燒紅刺蜜蠟,會有淡淡的松香味道,而電木、塑料則發出辛辣臭味并粘住針頭,許多藏家都用這個方法辨別蜜蠟真偽。
方法二:鹽水測,1:4鹽水里真品上浮。
塑料、低級琥珀、樹脂制品都是偽造蜜蠟的材料。一些不法商家使用蜜蠟的邊角料或者加工時撒下的粉末進行熱熔、定型制成人工合成蜜蠟。鑒定這種蜜蠟很復雜,所以藏友在選購時還要多長點心眼,盡量避免上當。通常情況下,蜜蠟的密度在1.05到1.10之間,因此在1:4的鹽水里,真品能夠上浮,贗品是下沉的;利用指甲油的去光水測試其表面,蜜蠟不會有任何反應,而柯巴樹脂則會腐蝕;無鑲嵌的蜜蠟珠子放在手中輕輕揉動,會發出很柔和的略帶沉悶的聲響,如果塑料或樹脂的聲音則較為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