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傳統的東西,像某些手工藝和一些文化藝術門類等都在進行傳承的工作,這些東西都瀕臨失傳的困境。已經流傳幾百甚至幾千年的傳統,為啥會突然面臨消失,是歷史的必然嗎?如果真是那樣,消失就讓其消失吧。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都是近代工業化和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惡果。
工業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現實的利益,在市場經濟作用下又顯現出繁華的景象,在迷亂的繁榮裹擁下,人們被動接受著物質享受帶來的機械式生活。莫名的欲望充斥著人們的身體,人成為了僵化的機器,被外力驅動著不停運轉,完全忽視了靈魂的存在。自由的精神被喧囂的環境所淹沒,變得萎靡不振。正如電腦與網絡技術的飛速進步,縮小了地域的空間,卻大大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幾乎被固定在了電腦顯示器前,儼然一座雕像。人似乎情愿跟機器溝通,而不愿面對面地交流。大家坐在一起喝茶,不是在傾聽談話,而是每個人都拿著手機玩微信。如此狀況,誰還會關心靈魂、關心藝術、關心情感的溝通呢!所有高尚的文化傳統都被現實利益擊碎,成為了社會邊緣的浮游物,這樣境況下的傳承到底有何實際意義呢。制毛筆制硯的工藝如果失傳了,那是一點不奇怪的事,因為現在的人們根本用不著了。
而當傳統的東西真正面臨消亡的時候,人們又感到了一些失落,畢竟是歷史沉淀下來的精華,已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扎下了根,一旦失去,我們的靈魂就被挖了一個窟窿。本來有人能認識到傳承的重要是件好事,但在商業利益的驅逐下,文化的傳承行為也成了商人的由頭,成為其申請項目和經費的幌子,完全違背了傳承本身的社會意義,卻是極為可悲的事,所以,當前做文化的人大多是不懂文化的人,我們需傳承的東西能真正傳承下來嗎!
都說現在的人很浮躁,其實浮躁的是整個社會。如果有一天,中國畫、中國書法、中醫、四書五經、老子莊子等都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民族就已經消亡了。